健康熱議

“訂制嬰兒”可規避先天缺陷

英國首相卡梅隆的第一個孩子在6歲時因為先天性神經性疾病去世, 這可能促使他在今年2月3日英國下議院的一次投票中投了支持票。 而最終, 這項投票的結果是利用“一父兩母”三人基因共同育子的新技術獲得通過。 如果英國上議院在將來也為這項技術開了綠燈, 將有可能大大降低新生兒罹患先天性疾病的概率。

南方日報駐京 王騰騰

拋棄有缺陷的線粒體

按照英國人類受孕與胚胎學管理局的資料, 全球每200名嬰兒中, 就有一人會受到母親線粒體基因影響。 每6500名嬰兒中便有一名會因線粒體基因缺陷患上嚴重疾病。

一個看上去非常健康的母親也有可能生下一個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嬰兒, 此中的作祟者很有可能是母親卵子中具有缺陷的線粒體。 如果想規避嬰兒患病的風險, 只有將這些患病的線粒體替換成為健康的線粒體。 因此, 這項被稱為“線粒體替代法”的技術在2009年於英國誕生。

“用一位女性的健康線粒體替代這位母親的患病線粒體, 技術上的操作就是提取這位母親的細胞核, 注入到另一位女性已經被抽空細胞核的卵子中, 再進行人工授精, 得到一個健康的受精卵。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志興說。 如此一來, 這位新生嬰兒就有了一位父親, 兩位母親。

為何不用擔心父親精子中的線粒體?這是因為精子中的線粒體在受精後已經變得非常少,

不會對受精卵的健康構成影響。 線粒體基因組屬於母系遺傳。

在所有的真核細胞中, 都有不同數量的線粒體。 人體細胞中的線粒體就像一根根的“香腸”, 分佈在細胞質中。 這些“香腸”也確實是細胞的能量來源, 它們是細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因此, 線粒體被稱為細胞的“動力工廠”。

“線粒體內也包含遺傳物質, 線粒體DNA, 雖然數量大小有限, 但其一旦發生突變將會導致很多問題。 人類線粒體出現問題會導致線粒體病, 線粒體病是一大類遺傳代謝病。 ”王志興說。 科學家們已經在線粒體中發現大約700種突變, 已知有200多種疾病由線粒體DNA突變引起, 受這些突變影響的主要是需要大量能量的器官,

包括心臟、骨骼肌和大腦, 綜合征通常也首先表現在這些部位上。

不僅線粒體疾病所導致的遺傳疾病非常多而且難以治癒, 其本身被發現也很困難, 只有繁育了下一代之後才會在嬰兒身上體現。 因此為了避免新生兒缺陷, 產前媽媽的線粒體基因組分析十分必要。 而如果線粒體基因組出現問題, 拋棄它們, 尋找健康的線粒體成為唯一選擇。

線粒體基因不會決定新生兒主要性狀

目前“線粒體替代法”中的技術主要有兩種, 即“主軸移植”和“原核移植”。 在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科研團隊的試驗中, 使用的是“原核移植”的方式, 在兩枚受精卵之間進行, 替換掉有先天缺陷的線粒體。

而之前王志興所說的方式就是“主軸移植”,

先替換, 再授精。 “無論哪種方式, 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剔除不健康有缺陷的線粒體DNA, 獲得健康的受精卵。 其實這項技術跟試管嬰兒是近親, 稍微有些複雜而已。 ”王志興說。

這項技術的目的就是通過刪除以及添加基因來規避新生兒罹患先天性疾病的風險, 但這也遭到了一些倫理學者的反對, 他們認為這種“訂制嬰兒”的方式改變了人類的繁衍與遺傳方式, 將會帶了一些無法預知的風險與問題。

“倫理上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 畢竟新生兒同時具有了一位父親, 兩位母親的遺傳基因。 ”王志興說:“但是要清楚的知道, 線粒體DNA對於嬰兒的主要性狀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

英國政府部門首席醫務官薩莉·大衛斯也表示,

線粒體基因中沒有決定個體構成的基礎基因。 人類線粒體包含37個基因, 而細胞核上有超過2萬個基因。 線粒體只與基本的、低級別的細胞功能有關。 也就是說, 嬰兒主要性狀還是遺傳自父母雙方。 “協力廠商的線粒體DNA可能對食物在人體內轉化成能量的過程起到一定的改變作用。 ”王志興說。

雖然這項技術目前還沒有被證明有任何安全問題, 但英國官方仍然採用了審慎的態度。 英國人類受孕與胚胎學管理局的評審報告認為, 在最終應用臨床前最好還是先進行幾次實驗。

而對於倫理風險, 英國衛生部一年前規定, 父母之外的協力廠商應作為人體組織捐贈者對待。 與現有的精子、卵子捐獻者一樣,

新生兒未來將無法獲取線粒體提供者的身份等個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