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鏡自照 捉住健康的14個蛛絲馬跡
對於疾病這種東西, 能儘早消滅就儘早消滅, 越是心慈手軟最後的受害者——自己越是難過。 那麼, 如何及早發現疾病的徵兆呢?你該怎麼看, 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把所有妖魔病魔都打翻在地?馬上為你奉上最佳方案——
預防疾病, 除重視在各個方面注意養生外, 重要的一點是還要經常根據健康人的一些生理特徵來預測自己是否有了疾病, 以便早期明確診斷, 早期治療, 把疾病消滅于萌芽之中。 所謂健康人的生理特徵, 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是眼睛要有神
所謂有神, 是指目光明亮, 視物清楚, 眼睛轉動靈活,
二是面色宜紅潤
《素問·脈要精微論》裡說:“夫精明五色者,
三是呼吸應微徐
所謂微徐, 是指人的呼吸, 要從容不迫, 不疾不徐。 眾所周知, 沒有呼吸就沒有生命, 因為不呼吸, 二氧化碳就排不出去, 人體急需的新鮮氧氣又吸不進來。 《難經》認為:“呼出心與肺, 吸入肝與腎。 ”這說明呼吸與人體的五臟六腑功能密切相關, 是健康的重要標誌。
現代醫學認為, 呼吸困難常見於肥胖、貧血、各種肺疾患者及心臟病患者。 當老年人患心臟病, 特別是左心衰竭時, 對呼吸困難往往習以為常, 然而這確乎是個重要症狀, 特別是夜間突然發生的呼吸困難, 常需緊急處理。 許多老年病人為了使睡眠好些, 不知不覺地把枕頭抬高了, 這往往是呼吸困難的一個徵兆。
四是語音要洪亮
《素問·五臟生成篇》裡說:“諸氣者,
五是情緒常穩定
所謂情緒穩定, 是指七情和調, 又叫和喜怒。 《靈樞·本神篇》說:“故智者之養生也, ……和喜怒而安居處, 如是則……長生久視。 ”久視, 久活也。 命能長久的首要一條是和喜怒, 這是因為情緒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防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對外界的情志刺激和蠱惑, 要善於通過調節自己的感情, 如和喜怒、去憂悲、節思慮、防驚恐等方法, 排除各種雜念,
六是腰腿靈便
俗話說, 人老腿先老, 未老腰先病。 腰腿靈便, 步履從容, 則證明筋肉經絡、四肢關節皆很強壯, 有獨立生活能力, 有利於抗老防病。 中醫認為, 腰為腎之府, “腎虛則腰憊矣”。 即是說, 若腎氣充足, 則筋骨健壯、腰腿靈便、活動自如;若腎虛者, 腰酸腿痛、步履艱難, 嚴重者, 可致彎腰駝背。
七是二便正常
亦有人雲:“前門松, 後門緊。 ”前門松, 指的是小便正常而通暢, 沒有阻礙, 控泌有常, 說明泌尿系統正常無病。 後門緊, 是說肛門括約肌緊張度良好, 腸道無特殊性疾病。 《素問·五臟別論》裡說:“魄門亦為五臟使, 水谷不得久藏。 ”魄門, 即肛門, 大便由此排出。 五臟使, 是說魄門的生理功能與五臟之間有密切的關係,
八是牙齒堅固
齒為骨之餘, 而腎主骨, 所以牙齒堅固, 反映腎氣、腎精充足。 若腎精虛衰, 則牙齒脫落或枯槁不榮。 若屬血虛, 則齒色白而不澤;若陽明熱盛而津液受傷, 則齒乾燥如石。
九要不胖不瘦
因為體胖與體瘦皆為病態。 中醫學認為, 胖人多氣虛, 多痰濕, 易患中風、消渴病;而瘦人多火, 易患勞嗽。 現代醫學認為,過胖可增加機體額外負擔,大量的脂肪組織在腹腔內沉積,使橫膈抬高,使心臟和肺臟的活動範圍均受到限制。過瘦的人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機體營養不足,或者是消耗太大,儲存太少;另一方面,過瘦常常是某些疾病帶來的後果,如糖尿病等。
十應脈象緩勻
緩,和緩;勻,均勻。此指人的脈象要從容和緩,不疾不徐。因為氣血在脈道內運行,所以脈象的正常與否,能夠反映氣血的運行。《素問·調經論》指出:“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可見,通過評脈,能夠發現是病者,還是健康人。
十一是頭髮潤澤
祖國醫學認為,“發為血之餘”,而肝藏血,所以頭髮是否潤澤,反映肝的藏血功能。同時,頭髮的好壞,又賴腎的精氣盛衰,如《素問·六節髒象論》說:“腎者……其華在發”。因此,頭髮的生長、脫落、黑白潤澤,又反映了腎氣的情況。
十二是雙耳聰敏
耳主管聽覺。《靈樞·脈度篇》說:“腎氣通於耳”,說明耳的聽覺與腎有內在聯繫。《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這說明人體各部發生病變時,皆能通過經絡而反映於耳部,耳與全身組織器官有密切關係。
十三是記憶良好
《靈樞·海論》裡說:“腦為髓之海。”髓海充盈,則精力充沛,記憶力強與分析理解力好。反之,腎氣虛弱,髓海不足,則記憶力減退,分析判斷力差,是衰老之象。
十四是食欲正常
由於“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所以飲食的多少直接關係到脾胃的盛衰,食欲正常,則是健康的反映。
若食欲減退,在新病多為傷食,或者外感發熱;久病多屬脾胃虛弱,或腎陽不足;若食欲亢進,消穀善饑,屬胃火亢盛;饑而不食,多為胃陰不足;病中能食,是胃氣未傷,預後較好。
以上十四條是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必須具備的,也可以說這是健康人的生理特徵。有病還是無病,可根據這十四條標準來衡量,若有一條或是幾條不好,則應及時進行調理,調理無效,應找醫生及時診治,不要延誤了病情。
現代醫學認為,過胖可增加機體額外負擔,大量的脂肪組織在腹腔內沉積,使橫膈抬高,使心臟和肺臟的活動範圍均受到限制。過瘦的人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機體營養不足,或者是消耗太大,儲存太少;另一方面,過瘦常常是某些疾病帶來的後果,如糖尿病等。十應脈象緩勻
緩,和緩;勻,均勻。此指人的脈象要從容和緩,不疾不徐。因為氣血在脈道內運行,所以脈象的正常與否,能夠反映氣血的運行。《素問·調經論》指出:“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可見,通過評脈,能夠發現是病者,還是健康人。
十一是頭髮潤澤
祖國醫學認為,“發為血之餘”,而肝藏血,所以頭髮是否潤澤,反映肝的藏血功能。同時,頭髮的好壞,又賴腎的精氣盛衰,如《素問·六節髒象論》說:“腎者……其華在發”。因此,頭髮的生長、脫落、黑白潤澤,又反映了腎氣的情況。
十二是雙耳聰敏
耳主管聽覺。《靈樞·脈度篇》說:“腎氣通於耳”,說明耳的聽覺與腎有內在聯繫。《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這說明人體各部發生病變時,皆能通過經絡而反映於耳部,耳與全身組織器官有密切關係。
十三是記憶良好
《靈樞·海論》裡說:“腦為髓之海。”髓海充盈,則精力充沛,記憶力強與分析理解力好。反之,腎氣虛弱,髓海不足,則記憶力減退,分析判斷力差,是衰老之象。
十四是食欲正常
由於“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所以飲食的多少直接關係到脾胃的盛衰,食欲正常,則是健康的反映。
若食欲減退,在新病多為傷食,或者外感發熱;久病多屬脾胃虛弱,或腎陽不足;若食欲亢進,消穀善饑,屬胃火亢盛;饑而不食,多為胃陰不足;病中能食,是胃氣未傷,預後較好。
以上十四條是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必須具備的,也可以說這是健康人的生理特徵。有病還是無病,可根據這十四條標準來衡量,若有一條或是幾條不好,則應及時進行調理,調理無效,應找醫生及時診治,不要延誤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