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瘡藥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Bēnɡ Chuānɡ Yào
【別名】山暗冊、山崩砂、黃京木、山暗赤、黃金稍、白筋、白暗赤、白泡、山陰木、四大天王、山甜娘。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柏拉木的根、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lastus cochinchinensis Lour.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挖取根部, 洗淨, 切片, 曬乾, 秋季采葉, 鮮用或曬乾研粉備用。
【原形態】灌木, 高0.6-3m。 莖圓柱形, 分枝多, 幼時密被黃褐色小腺點, 以後脫落。 葉對生;葉柄長1-3cm, 被小腺點;葉片紙質或堅紙質, 披針形、狹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 長6-18cm, 寬2-5cm,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 全緣或具極不明顯的小淺波狀齒, 葉面被小腺點, 以後脫落;3(-5)基出脈, 基出脈下凹, 側脈微凸,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1300m的闊葉林內。
資源分佈:分佈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培溫暖濕潤的氣候。 以潮濕、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栽培為宜。 忌乾旱。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
【性味】味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清熱解毒。 主產後流血不止;月經過多;腸炎;腹瀉;風濕骨痛;肝硬化;瘡瘍腫毒;燙火傷;跌打腫痛;外傷出血;濕疹;疥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外用:適量, 搗敷;研末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