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虛極、守靜篤,
這是道家經典《老子》中的論點,
傳統養生學也以“形神兼養,
首重養神,
養神以清靜內斂、淡然無慮為本,
養形以少私寡欲、去奢去泰為本”為特色。
以清靜恬淡養神,
其實質是一種自我心理狀態的調攝,
面對現實世界中種種生死、窮達、寵辱、得失的矛盾,
都取淡泊平靜的心態,
惟因其與生命的自然狀態最為接近,
因而對人們心理、生理的調攝有莫大益處。
養生之道並非一時一日、脫離生活之事,
而恰恰貫穿融匯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弈棋,
就很好地體現了古人追求“逍遙得極、高道自樂”的情味。
弈棋本是在方寸之盤上展開征戰攻伐,
你死我活的搏擊,
縱橫十九道棋盤分明是兵家騰挪的戰場,
但即便弈棋本身充滿了極強的對抗性,
人們依然將之置於一極清靜、優雅的環境中進行,
沒有絲毫劍拔弩張之氣。
棋盤上殺機四伏,
弈棋者卻並不為之所囿,
平淡超然得仿佛置身局外,
勝敗如風過寒潭不留形跡。
一局棋罷,
素指清涼,
再精妙高超的棋藝須得擁有這份淡泊的心境才是真正的高雅品味。
或許古人就是刻意在這充滿勝負對抗的遊戲中,
培養錘煉自己清靜平和的心境。
通過許多次“一著錯成千遍悔,
收奩猶喜是空盤”的經歷,
讓人體會眼前的勝敗榮辱,
到最終亦只是一場遊戲,
從而豁然放開名利得失計較,
以從容、安詳的心態面對人生。
這種瀟灑從容、陶然忘憂的弈棋風格,
勝固欣然、敗亦可喜的心態才是中國傳統圍棋的特色與追求,
如此弈棋才算深得圍棋三味,
才真正有益身心。
如果說棋以瀟灑、超然為其神趣,
那麼茶則以清雅、淡泊為其妙韻。
茶的精神是樸素、恬淡、清廉。
茶業祖師陸羽一生潛心研究茶道,
在他的名著,
也是我國首本關於茶的專著《茶經》中,
他分“茶之源、茶之煮……”等十大內容論述了茶的方方面面,
尤其提到煮茶是一件有高度技巧、更有高度精神內涵的難事。
煮茶與茶品、水品有關,
更與煮茶人的情趣、品味、心境密切相關,
這一過程不僅是品茶的重要步驟,
更具有調節心理狀態,
有益養心養生的內涵。
古人飲茶,
首先要學會煮茶。
那時的方式並不像現在這樣直接用沸水沖泡,
而是在茶爐上現煮。
煮的過程包括控制火候、掌握水沸程度,
統稱為候湯。
候湯更分為多個階段,
據水面珠泡翻湧的程度定為一、二、三沸,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需要有平和的耐心靜候。
而從一沸至三沸又是一個連續的較快的過程,
需要澄心息慮、神清氣爽才能辨別細微、不忙不躁、恰到好處。
試想爐火中細煙嫋嫋,
煮茶人緩煎慢煮,
從容有序,
安然靜待,
然後慢飲細品,
沒有一份因淡泊而平和、清靜的心態,
如何能獲得這番優雅境界呢?反之,
品茶、煮茶也正是在怡養錘煉著人的身心,
以達長生之功。
其實,
無論弈棋、品茗,
其意義都已超出了內容本身,
而在於通過這種日常的情趣愛好來達到一種平靜、恬淡的人生境界,
以求得清氣長存、益壽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