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拔罐

拔火罐的5個注意事項

1. 保暖。

拔罐均要在脫衣服後才能操作, 所以治療時應避免有風直吹, 防止受涼, 保持室內的溫度。

2. 避免燙傷。

引火物不要掉入罐中, 更不要在罐口處灼燒, 以免燙傷。

3.不宜部位。

皮膚破損處、皮膚瘢痕處、皮膚有贅生物或骨突出處均不宜拔罐。 另外, 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 在拔罐的瘢痕未消退前, 不可再拔。

4. 防止感染。

起罐後, 皮膚局部如出現潮紅、瘙癢, 不可亂抓, 經幾小時或數日後就可消散。 如果出現水泡、水珠、出血點、淤血等, 均屬正常治療反應。 水泡輕者只需防止擦破, 待其自然吸收即可, 水泡較大時, 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針刺破放水,

敷以消毒紗布以防感染。

5. 拔罐時間。

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 拔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位淺及麻痹性疾患, 拔罐時間宜短。 肌肉豐厚的部位, 時間可略長;肌肉薄的部位, 拔罐時間宜短。 氣候寒冷時拔罐時間適當延長, 天熱時相應縮短。

延伸閱讀:拔罐的好處

1、 平衡陰陽。 陽盛則熱, 陰盛則寒。 發熱是陽氣盛實的表現, 而寒戰惡寒是陰氣盛實的症狀, 在大椎進行拔罐能夠治療發熱的疾病, 而在關元進行則能治療寒性的疾病。

2、 調和臟腑。 拔罐療法通過結經絡、穴位局部產生負壓吸引作用使體表穴位產生充血、瘀血等變化, 穴位通過以通過經絡與內在的臟腑相連, 從而治療各種臟腑疾病。

3、 疏通經絡。

拔罐療法通過其溫熱機械刺激及負壓吸引作用, 刺激體表的穴位及經筋皮部, 而穴位及經筋皮部是與經絡密切相連的。 所以, 拔罐能夠疏通經絡, 使營衛調和, 祛除經絡中的各種致病的邪氣, 氣血暢通, 筋脈關節得以濡養、通得, 從而治療各種疾病。

4、 協助診斷。 通過觀察所有拔罐後體表的變化可以推斷疾病的性質、部位及與內臟的關係。

5、 祛除病邪。 拔罐療法因為以負壓吸拔體表的穴位, 不公能夠開腠理、散風寒, 而且還能調整臟腑經絡的作用, 鼓舞人體的正氣, 也有助於體內致邪氣的排出。

6、 雙向調節。 在臨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變的情況下, 拔罐療法具有雙向的良性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