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耳尖放血不可隨意用

在中醫學中很多治療方法對疾病都是非常有效果的, 傳統醫學中耳朵是非常重要的部位, 也可以通過刺激耳朵的穴位, 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耳尖放血是常見的中醫療法, 這種治療方法使用的時候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 也有的人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 所以耳尖放血是不可以隨意用的。

1.原理

傳統醫學以為, 耳部是全身經絡彙聚之處, 耳尖在耳郭微經絡中為肝經所主, 故能起經脈所過, 主治所及的作用。 且凡治病, 必先去其血, 故耳尖穴點刺放血使邪有出路, 邪熱外瀉, 達到清熱解毒、平肝熄風、調和氣血、調整陰陽的目的。 具有消腫止痛, 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之功效。 現代醫學認為, 耳尖所在位置, 相當於自主神經的高級中樞, 對調節人體內臟功能和情緒有重要作用。 按照生物全息律的原理, 人體在耳部的縮影不僅是一個倒置的胎兒,

同時也是一個正置的胎兒。 耳尖穴恰是頭部巔頂與會陰的位置, 是人體上下多條經脈的結合點, 所以針刺耳尖穴有一穴多用之效。

2.可能的意外情況及處理方案

當病人耳郭小而薄、血液迴圈不佳、出血量不足時, 為了達到一定的放血量,

對耳尖部位進行擠壓, 有時會導致放血部位小血腫。 這時應立即用消毒幹棉球按壓血腫部位 1分鐘, 以防止血腫變大。 一般血腫會在2天以後消失。

3.禁忌

本療法適應年齡在18~70歲之間, 屬於高血壓2級低、中、高危險層, 並有中醫肝陽上亢症狀的高血壓肝陽上亢證。

尤其適用于肝陽上亢症狀明顯的原發性高血壓。 此療法禁忌應用于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合併肝、腎和造血系統嚴重原發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身體特別虛弱及有出血傾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