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線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Shuǐ Xiàn Cǎo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水線草的全草。 夏、秋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水線草, 又名:傘房花耳草。
一年生、披散、纖弱草本, 高15~50釐米, 禿淨或被粉狀微毛。 莖多分枝, 無毛或疏被細柔毛。 葉對生, 無柄或具短柄;葉片線狀披針形, 或線形, 長1.5~3釐米, 寬1.5~3.5毫米, 邊緣粗糙, 常向背面捲曲;托葉小, 膜質, 合生成鞘狀, 長1~1.5毫米, 截頭, 頂端具短刺毛。 花序腋生, 多為2~5朵排列成傘房花序, 稀有單生;花序柄線狀, 長0.6~2釐米;花萼廣卵圓形, 長約2.5毫米, 先端4齒裂, 外被細柔毛;花冠漏斗狀, 白色或淡紅色, 長2.5毫米, 裂片4;雄蕊4;子房2室,
本品在福建、廣東、廣西等地作白花蛇舌草使用, 參見白花蛇舌草條。
【生境分佈】生於路旁、溪邊、曠地、園圃。 分佈我國東南、西南各地。
【化學成份】含三萜成分(熊果酸、齊墩果酸)、甾醇(β-穀甾醇、Y-穀甾醇、豆甾醇)、內酯、酚性成分、黃酮類, 脂肪酸(硬脂酸、棕櫚酸、油酸、亞麻酸)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 治瘧疾, 腸癰, 腫毒, 燙傷。
①《植物名實圖考》:洗無名腫毒。
②《常見混淆中草藥的識別》:治高熱, 瘧疾, 癌腫, 闌尾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5~1兩。 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瘧疾:水線草、常山、馬鞭草各二錢。 混合煎服。 (《中國藥植志》)
②治燙傷:水線草煎洗。 (《中國藥植志》)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