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劉曉蕊:老人常發愣、肢體抖動或是癲癇發作

文章導讀

我國13億人口中, 60歲以上的老人占20%, 65歲以上的老人占14%。 面對常愣神、肢體抖動的父母, 別再以為他們是“人老了、身子弱”, 因為很可能是癲癇在發作, 需要及時看醫生。 說起癲癇, 大家聯想到的一定是四肢抽搐、口吐白沫。 事實上, 癲癇的發作形式遠遠不止這些, 據相關資料統計癲癇的發作形式大概有100餘種, 抽搐只是表現之一。

圖:劉曉蕊


患癲癇的老人現在越來越多

癲癇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慢性腦功能障礙性疾病。 發病過程中, 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 導致人出現肌肉抽搐、意識喪失等多方面障礙。 在我國, 癲癇患者高達900萬人, 且每年新增40萬人。 其中, 時常發病的活躍期患者就有600萬人。

北京軍頤中醫醫院癲癇治療專家劉曉蕊介紹說, 癲癇病的高發人群有兩個, 一是神經系統沒有發育完全的嬰幼兒, 另一個就是60歲以後的老年人。 一般老年癲癇是因腦功能退化、腦梗塞、腦出血等腦血管疾病而引起。

老人年紀越大, 癲癇的發病率越高, 60-65歲年齡段的人, 癲癇發病率為80.8/10萬。 因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老年人癲癇的防治亟須大眾關注。


抽搐不是唯一

“老年人癲癇發作在腦電圖上體現的多為慢波異常,

並不完全說明問題, 因此老年人癲癇的診斷以臨床表現為主。 但人上了年紀, 記憶力和認知功能都會減退, 自訴能力也差, 讓癲癇在老年人身上的表現往往不典型, 不易引起足夠重視。 ”劉教授說, 這是老年人癲癇的診斷難點之一, 但延誤老年人及時就醫的, 還是大家對癲癇表現的認識不足。

醫學界研究整理的癲癇表現形式共有100餘種, 除抽搐外, 經常愣神呆坐、單側肢體抖動、面部肌肉抖動等, 也都是癲癇發作的表現。 有的老年人癲癇發作, 還會出現心臟不舒服、消化不好等, 因而只要家中老人時常出現此類情況, 就該有所警惕。

良好生活習慣 也是輔助治療

劉教授強調“在接受科學治療的同時, 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對於康復也是有幫助的。 日常老年癲癇患者要合理飲食、保證充足的睡眠, 不過度勞累;避免著涼和發熱;不長時間打牌、下棋等。 此外, 由於癲癇發作時人的意識會突然喪失, 若老人外出旅遊或是騎車、游泳、登山等, 最好都有家人或朋友陪伴。 ”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具體治療及選購請諮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 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 請即與聯繫, 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