銹釘子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Xiù Dīnɡ Zi
【英文名】root of Hairy Clovershrub
【別名】大紅袍、大和紅、山皮條、地油根、鐵銹根、牛吐血、土山豆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毛?子梢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mpylotropis hirtella(Franch.)Schindl.[Lespedeza hirtella Franch.]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 洗凈, 切片, 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毛?子梢 小灌木, 高約lm。 全株生銹色硬毛。 三出復葉, 互生;葉柄長0.5-2cm, 被硬毛;托葉線狀披針形, 被毛;頂生小葉卵圓形, 長2.5-7cm, 寬2-4cm, 先端圓形或微凹, 基部圓形或淺心形, 兩面均有伏貼的硬毛, 下面網脈隆起, 側生小葉較小或與頂生小葉幾相等;小葉柄密被褐色毛。 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牛, 長10-20cm, 花梗有關節;苞片披針形, 被毛;花萼鐘狀, 萼齒5, 披針形, 上面二齒近連合;花冠紫色或藍紫色, 蝶形, 旗瓣長于冀瓣, 龍骨辯與翼瓣近多長, 上部彎曲成鐮刀狀。 莢果斜卵形, 長約6mm, 寬約4mm, 有紫色脈網, 被平伏毛。 花期8-9月, 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1800-2600m的溪邊、水田中、草坡、林地或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根略呈圓柱形, 稍彎曲, 有分枝, 長30-70cm, 直徑0.5-3cm。 根頭部可見1至數個長不及lcm的莖基。 根表面的栓皮層薄, 呈暗褐色或灰紅褐色, 有細皺紋, 栓皮脫落部分顯灰棕色;有細根或細根痕。 質硬韌, 不易折斷, 斷面栓皮呈具光澤的黑褐色, 皮部灰棕色, 木部淡棕色, 近中心處色較深, 纖維性。 氣微, 味微苦、澀。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具8-20列木栓細胞, 含紅棕色物。 皮層中散在纖維束和晶纖維, 有的薄壁細胞內含草酸鈣方晶及紅棕色塊狀物。 韌皮部較窄, 有大型分泌細胞, 含橙色色素。 形成層成環。 木質部寬廣, 木射線寬2-8列細胞;導管較少, 常單個或2-3個徑向排列;木纖維發達, 常數至數10個集合成束,
【化學成份】根中含表兒條精(epicatechin), 原矢車菊素(procyanidin)B1、B2、B5、C1。
【鑒別】
理化鑒別 (1)本品置小火上烘烤, 皮部有棕紅色油狀物滲出, 易點燃。
(2)取本品粉末5g, 加水50ml, 浸泡過夜, 置60℃水浴中加熱10min, 濾過, 取濾波1ml, 加氯化鈉明膠試液1-2滴, 產生白色膠狀沉淀。 (檢查鞣質)(3)另取上述濾液1ml, 加三氯化鐵試液l-2滴, 顯藍黑色。 (檢查鞣質)
【性味】澀;微苦;微溫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理氣止痛;清熱利濕。 主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白帶;痢疾;胃脘痛;外傷出血;黃水瘡;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或浸酒。 外用:適量, 研末摻;或鮮品烤取汁搽。
【附方】①治月經不調, 經閉, 腰部扭傷: 銹釘子泡酒服。
【各家論述】
1.《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法瘀生新, 活血調經, 止血, 解毒。
2.《云南中草藥》:調經活血, 理氣止痛。 治閉經, 痛經, 紅崩, 白帶, 胃痛, 消化道潰瘍。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