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吃獼猴桃的功效及禁忌

一、獼猴桃的介紹

獼猴桃, 是中華獼猴桃栽培種水果的稱謂。 也稱獼猴梨、藤梨、羊桃、陽桃、木子與毛木果等, 原產於中國湖北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鎮。

一般是橢圓形的。 深褐色並帶毛的表皮一般不食用, 而其內則是呈亮綠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的種子。 獼猴桃的質地柔軟, 味道有時被描述為草莓、香蕉、鳳梨三者的混合。 因獼猴喜食, 故名獼猴桃;亦有說法是因為果皮覆毛, 貌似獼猴而得名。

二、獼猴桃的功效

獼猴桃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水果, 被譽為“水果之王”。 它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等十多種氨基酸, 以及豐富的礦物質, 包括豐富的鈣、磷、鐵, 還含有胡蘿蔔素和多種維生素。 獼猴桃對保持人體健康, 防病治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多食用獼猴桃可以預防老年骨質疏鬆, 抑制膽固醇的沉積, 從而防治動脈硬化, 還可改善心肌功能,防治心臟病等,

也能對抗癌起到一點兒作用。 而且能阻止體內產生過多的過氧化物, 防止老年斑的形成, 延緩人體衰老。 冬天常吃獼猴桃可以調節人體機能, 增強抵抗力, 補充人體需要的營養。

三、獼猴桃的禁忌

獼猴桃性寒, 不宜多食,脾胃虛寒者應慎食, 大便腹瀉者不宜食用。 先兆性流產、月經過多和尿頻者忌食。 由於獼猴桃中維生素C含量頗高, 易與乳製品中的蛋白質凝結成塊, 不但影響消化吸收, 還會使人出現腹脹、腹痛、腹瀉。 故食用獼猴桃後一定不要馬上喝牛奶或吃其他乳製品。

喜愛吃獼猴桃的人, 每日吃1—2個既能滿足人體需要, 其營養成分又能被人體充分吸收;食用時間以飯前飯後1—3個小時較為合適, 不宜空腹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