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午不食養生法怎麼操作?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過午不食的說法, 其實這是古代時候的觀念了, 現在不提倡這種養生方法, 如果經常過午不食的話, 很容易會出現胃病, 人的內分泌可能會紊亂, 而且即便減肥成功了, 反彈的概率也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 如果要選擇過午不食養生減肥的話, 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過午不食養生法:
據考證, 醫家最早談論“過午不食”的是清初三大名醫之一的喻昌, 他在其醫案專著《寓意草》中, 介紹一例“血證兼痰證治法”時提到飲食調養的重要性, 提到飲食時間與痰濁化生相關, 從人體陽氣變化規律看, 中午之前陽氣漸旺, 可助脾運化, 不易生痰;午後陽氣漸衰, 此時再進食, 則飲食難化而變生為痰。
用現代營養學觀點看, 喻氏此說有一誤區, 人體是恒溫動物, 其消化吸收能力變化與整體健康狀態、活動方式和進食品種、數量相關, 和自然界的晨昏晝夜變化並不一致。
喻氏之所以援引佛教“過午戒食”談病後調護, 與他由儒入禪、由禪入醫的閱歷有關。 除喻氏外, 其他醫家異口同聲直指此說出自佛教而非醫學。 如陳岐說“釋教過午不食”, 王孟英指“釋氏有過午不食之戒”, 曹慈山講“釋氏有過午不食之說”。
正確的養生方法:
1、首先, 中醫養生貴在養德, 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
2、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 生病的人需要運動, 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 在運動的同時, 達到強身健體, 增強意志、促進消化迴圈, 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3、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 養生要求要培養健康的精神, 穩定的情緒, 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 和情感不穩定。 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 進一步說明情緒, 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 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 人的精神狀態正常,
4、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 數千年以來, 健康的食物, 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 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5、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 通過有規律的鍛煉, 正確使用藥物, 適當的進行食補, 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 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 延緩衰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