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碎米蕨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Suì Mǐ Jué

【別名】毛軸碎米蕨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中國蕨科植物碎米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eilosoria mysuriensis(Wall.)Ching et Shing[Cheilanthes mysuriensis Wal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來收, 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陸生蕨類植物, 植株高10-25cm。 根莖短, 連同葉柄基部密被栗色或栗黑色鑽形鱗片。 葉草質, 簇生;葉柄栗色, 長2-7cm, 下面圓形, 上面有闊淺溝, 基部以上疏被鱗片;葉片狹披針形, 長8-18cm, 寬1-2cm, 向基部變狹, 二回羽狀;羽片12-20對, 長1-1.5cm, 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 幾無柄, 羽狀或深羽裂, 小羽片具3-4對圓裂片, 下部羽片逐漸短縮, 三角形基部1對呈耳形, 裂片多少捲曲;葉脈羽狀, 3-4對, 分叉或單一。 每裂片具孢子囊群1-2枚;囊群蓋腎形或近圓腎形,

邊緣淡棕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或溪邊。

資源分佈:分佈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主咽喉腫痛;痢疾;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 外用:適量, 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