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肥胖女性不可忽視的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的症狀

骨性關節炎是骨科的一種常見疾病, 又稱骨關節炎, 俗稱“長骨刺”、“骨質增生”。 它由關節軟骨的受損起病, 繼而影響肌肉、滑膜、韌帶、軟骨等整個關節結構,

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骨關節炎的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 初期輕微, 後漸明顯, 勞累後加重, 休息好轉。 患者漸漸發覺關節活動不便, 上下樓和下蹲站立困難, 晨起或休息後需經過一定時間的活動才能變得靈活。 伴有滑膜炎時, 關節明顯腫脹, 活動受限制。 嚴重時關節變形, 出現關節的內翻和屈曲攣縮等。

原發性骨性關節炎多見於50歲以上的老年人, 女性多見, 好發在負重較大的膝、髖等關節部位。 在英美等國, 65歲以上人群中骨關節炎患者高達58%-70%。 在上海, 有社區調查報導55歲以上人群中80%患有骨關節炎, 其中10%-30%有症狀。

正確認識骨性關節炎

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 骨性關節炎患者不斷增加。

然而目前國民對骨性關節炎的瞭解不足, 病人對此疾病的危害性缺乏瞭解, 對手術治療也有顧慮。 而骨關節炎導致關節疼痛, 尤其在活動時更明顯, 嚴重時關節的功能受限, 甚至致殘, 給日常的生活帶來不便或不能自理, 生活品質嚴重下降。 因此, 骨關節炎的預防和診療是一個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

骨關節炎危險因素

骨關節炎的發生與很多因素有關:

1、年齡:40歲以前骨關節炎很少發生, 一般常見於50、60歲以後。

2、性別:女性多見, 且骨關節炎往往較嚴重。

3、肥胖:有研究顯示, 如果體重超重20%, 發病的幾率會增加40%。 同時, 一旦發生骨關節炎, 由於活動減少, 肥胖又會進一步加重。

4、關節損傷:關節外傷或手術在後期會導致骨關節炎。 關節本身的發育異常也會導致後期發生骨關節炎, 如髖關節的perthes病。 強力的反復的關節活動也會對關節造成傷害, 所以重體力勞動者和職業運動員比較容易發生骨關節炎。

5、遺傳:有些部位的骨關節炎具有較強的家族性傾向, 如手指末節的結節性骨關節炎,

又叫希伯登氏(heberden)結節。 另有研究說明脊柱、髖、膝和手的發病遺傳度均在50%以上。

6、其他關節疾病:如類風關, 滑膜軟骨瘤病, 繼發骨關節炎。

如何減緩發病

目前雖然還不能完全預防骨性關節炎的發生, 但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減少或延緩其發病。

首先注意關節保暖。 寒冷可以加重炎症的發作, 從而引起關節疼痛。 因此關節的保暖非常重要。 可以佩戴護膝, 或者穿比較厚的禦寒衣物, 即便是在夏季, 在有空調的房間內佩戴護膝亦十分有益。

其次應避免做負重的運動鍛煉, 如:爬山、爬樓梯、長距離行走甚至打太極拳等。 因為在爬樓梯的過程中關節承受的負荷是平地行走時的三倍, 對關節的損害很大, 因此, 有關節炎的患者不宜多爬樓。

我們主張做以下的一些活動:

第一種是關節的伸展和舒展運動, 每天都可以做。 比如抬頭、低頭等頸部的活動, 髖、膝關節的伸展運動, 屈腿、伸腿, 躺著或者坐著都可以做。

第二種是肌肉力量的訓練, 每天或隔天做。 對於膝骨關節炎,

要進行股四頭肌鍛煉, 可以在坐位的情況下, 伸小腿, 使股四頭肌有緊張感, 堅持5秒鐘, 然後放下腿, 放鬆, 兩條腿交替做, 每次15分鐘。 如果堅持鍛煉, 肌肉的力量加強了, 還可以在小腿上增加一些阻力進行。

第三種運動是有氧運動, 比如游泳、騎車、散步和慢跑, 有氧運動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 還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有利於關節功能的遠期改善。

不同時期對症治療

骨性關節炎早期治療,可選用拐杖以減輕關節的負荷,也可以通過理療緩解疼痛和僵硬,保持關節一定的活動度,維持受累關節周圍肌肉張力,增加關節的穩定性。症狀明顯時添加藥物治療,緩解關節的疼痛,改善關節功能。

藥物治療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減輕症狀,但尚無一種藥物可以使骨性關節炎的病程逆轉和停止,因此只是治標而不治本。中晚期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主要包括截骨術和人工關節置換術。截骨術多適用於年紀相對較輕且骨性關節炎程度不重的患者,其優點在於保留自身關節的同時糾正了原有的關節畸形,費用低廉,能有效緩解疼痛。人工關節置換術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手術,它並不全部切除骨關節,只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再像鑲牙一樣套上人工關節,重新恢復平滑的關節面,從而有效地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提高生活品質,但存在一定的手術併發症,且費用相對昂貴,建議患者到具有相關資質的綜合醫院就診。

總之,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隨年齡緩慢演變進展的疾病,在疾病的不同時期應選擇不同的治療措施。我們在認識這一疾病的同時更要端正態度,克服畏懼心理,積極預防,配合治療,從而獲得理想的生活品質,享受美好人生。

不同時期對症治療

骨性關節炎早期治療,可選用拐杖以減輕關節的負荷,也可以通過理療緩解疼痛和僵硬,保持關節一定的活動度,維持受累關節周圍肌肉張力,增加關節的穩定性。症狀明顯時添加藥物治療,緩解關節的疼痛,改善關節功能。

藥物治療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減輕症狀,但尚無一種藥物可以使骨性關節炎的病程逆轉和停止,因此只是治標而不治本。中晚期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主要包括截骨術和人工關節置換術。截骨術多適用於年紀相對較輕且骨性關節炎程度不重的患者,其優點在於保留自身關節的同時糾正了原有的關節畸形,費用低廉,能有效緩解疼痛。人工關節置換術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手術,它並不全部切除骨關節,只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再像鑲牙一樣套上人工關節,重新恢復平滑的關節面,從而有效地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提高生活品質,但存在一定的手術併發症,且費用相對昂貴,建議患者到具有相關資質的綜合醫院就診。

總之,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隨年齡緩慢演變進展的疾病,在疾病的不同時期應選擇不同的治療措施。我們在認識這一疾病的同時更要端正態度,克服畏懼心理,積極預防,配合治療,從而獲得理想的生活品質,享受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