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天葵子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紫背天葵草, 形似蒲公莢, 綠葉紫背。 若服之汗出不止, 不知人事, 速用甘草解之。

【拼音名】Tiān Kuí Zǐ

【英文名】root of Nakedcaule Groundsel

【別名】紫背天葵草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

採收和儲藏:移栽後的第3年5月植株未完全枯萎前採挖, 較小的塊根留作種用, 較大的去盡殘葉, 曬乾, 加以揉搓, 去掉鬚根, 抖淨泥土。

【性味】味苦;微苦;微辛;性寒;小毒

【歸經】肝;脾;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水通淋。 主小兒熱驚;癲癇;癰腫;疔瘡;乳癰;瘰鬁;皮膚癢瘡;目赤腫痛;咽痛;蛇蟲咬傷;熱淋;砂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9g;或研末, 1.5-3g;或浸酒。 外用:適量, 搗敷或搗汁點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