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麥斛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Mài Hú

【英文名】all-grass of Inconspicuous Bulbophyllum

【別名】石豆、石仙桃、魚斃草、果上葉、一掛魚、羊奶草、鴨雀嘴、石楊梅、萬年桃、石棗子、青蘭、子上葉、瓜子蓮、七仙桃、小扣子蘭、石豆蘭、石蚊蟲、樓上樓、石蓮子、根上子、石萸、單葉石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麥斛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

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收, 鮮用或曬乾。

【性味】甘;辛;涼;無毒

【歸經】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滋陰;潤肺止咳。 主肺熱咳嗽;肺癆咯血;咽喉疼痛;熱病煩渴;風濕痹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5g, 鮮品30-60g。 外用:適量, 搗敷。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方藥集》:止虛癆咳嗽,

又治風熱咳嗽。

2.《湖南藥物志》:清熱, 消瘀, 活血, 化痰止咳。 治風濕痛, 月經不調, 頭暈痛, 乾咳, 牙痛。

3.《閩東本草》:清熱除煩, 生津解渴。 治心煩, 口渴, 肺熱咳嗽, 大小便不利, 眩暈, 疔瘡。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潤肺化痰, 滋陰養胃。 治肺結核咳嗽, 咯血, 慢性氣管炎咳嗽, 肺炎恢復期, 慢性咽痛, 慢性胃炎, 胃酸缺乏, 食欲不振, 遺精。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