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大山是健康一寶 牢記5點閒聊=“話療”
缺乏面對面交流, 溝通能力退化
“人是社會性動物, 電話、網路無法替代面對面的溝通。 ”復旦大學心理系教授張學新在接受《生命時報》採訪時說, 面談需要一個人全身心的投入, 語言、表情、身體姿態等都會成為表達觀點的載體, 這是電話或網路所不能比擬的。
張學新告訴記者, 在面對面交談中, 閒聊的好處尤其明顯, 特別是漫無目的地閒聊, 這種方式也被很多北方人稱為“侃大山”。 首先, “侃”通常是沒有壓力和危機感的, 由於多為瑣碎小事或趣聞八卦, 其他人即便對一些觀點不認同, 也多會點頭表示尊重,
然而生活中, 意識到這一點並重視起來的人並不多。 老年人退休後空巢在家, 能夠聊天的人驟然減少, 如不能主動走出家門, 極易陷入孤獨自閉;上班族因為工作繁忙, 溝通時難免傾向於使用更節省時間的電話和網路;更有人因為過於沉迷網路交流, 直接導致了現實世界溝通能力的下降。 英國一家網站訪問2000名成年人發現, 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社交網站結交異性, 甚至約會期間也要用社交網站溝通, 但在現實世界中, 約1/3卻因為太害羞或尷尬, 不敢致電或面對面與心儀對象交談。
閒聊也有“話療”作用
從某種角度說, 侃大山有著類似“話療”的作用, 比如可以宣洩情緒、緩解壓力、排遣寂寞等。 此外, 國內外研究還發現, 閒聊八卦還有以下好處, 堪稱健康一寶。 不亞於健腦遊戲。 瑞士蘇黎世大學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經常和別人閒聊或者討論藝術、音樂等讓人感興趣又輕鬆的話題, 能有效提高老人記憶力。 其健腦效果不亞於數獨、填字、棋牌等健腦遊戲。
消除負面情緒。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心理學家羅伯?威爾的一項研究顯示, 閒聊八卦有助於消除人們的負面情緒。 威爾認為, 即使與人調侃一些不愉快的經歷, 也會使人更快從挫折中恢復過來, 重新獲得好心情。
增強自信。
減少孤獨感, 獲得安全感。 看似浪費時間的侃大山, 其實是連通外部社會, 確認自己與社會不脫節的一種重要方式。 張學新說, 閒聊內容大多應集中在新鮮、熱門話題上, 因為人人能談, 所以無論講的人還是聽的人, 都會在交流中強化自己是社會一分子的認知, 有助於減少孤獨感, 並獲得安全感。 這一點在老年人中體現得更為明顯。
“侃大山”不是亂侃瞎聊
交談是門藝術, 即便只是閒聊, 也要技巧。 但在張學新看來, 想聊不會聊是大部分國人的問題。 這與我們強調穩重的傳統文化有關, 也與溝通教育的欠缺有關。
選對場合。 國人喜歡在酒桌上交談, 是因為此時身體會不自覺地“啟動”安逸系統, 整個人放鬆下來就會變得健談。 張學新說, 在心理學上, 營造放鬆氛圍正是突破交流堅冰的一種方式。 但不是人人都適合酒桌聊天, 比如上班族可以在工作間隙聊上一會兒;家人間交流, 建議預留晚飯後的時間;習慣小資生活的人則適合約上三五好友在茶館、咖啡廳小聚。
挑對同伴。 熟人或有共同興趣的人更容易找到共同話題。 比如, 老年人可選擇老友或一同參加活動的同齡人作為聊伴。
擺對心態。 溝通的關鍵之一是擺對心態, 不能過分以自我為中心。 無論聊什麼都不是為了炫耀自己, 挖苦別人, 即便情緒宣洩也應當把握分寸。 因此, 無論說什麼, 最好先做換位思考, 特別是在談別人的事時, 應當設想一下對方是否能夠接受, 是否暴露了他人隱私。
找對話題。 家庭瑣事、社會趣聞、政治娛樂、過往舊事, 以及永不褪色的“吃、穿、住、用、行”都可以成為“侃”的話題。 但建議找到共同的興趣, 由小切大, 最好能從別人說起, 而不是從自己說起。
用對技巧。 交談中, 不要輕易否定別人, 應當多讚美;不要一個人說起來沒完,
“說到底, 談話技巧是練出來的。 ”張學新最後說, 有意識地創造閒談環境, 並積極參與其中, 才能摸索出嫺熟的“侃”技, 並從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