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的孩子 別總“不知足”
大部分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那一段時間, 朋友老周內心糾結, 感歎自己過的“不是人過的日子”。 其實事情也沒什麼了不起, 就是兒子沒有考上老周理想中的重點高中。 “你看看人家孩子!這以後要是考不上大學怎麼辦啊!父母希望都在你身上!”老周的怨氣一股腦兒潑在兒子身上, 弄得全家兒不歡母不笑。
老周找到我, 請我幫著想想有沒有其他路子可走。 比如多交點培養費, 托關係讓兒子進重點高中學習。 他甚至想讓兒子留在初三複讀, 再考一年看看, 問我有沒有適合的可供複讀的學校。 看得出,
等老周說得差不多了, 我讓他喝口茶聽我說。 我問他:“你現在可能覺得, 你是世界上最無助最無望最苦惱的人, 你為什麼不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呢?換個角度看, 你也許就是幸福的人。 比起那些連普通高中學籍線都沒達到的孩子, 你的孩子已經夠優秀了,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誰家孩子不是這樣呢!就算考不上普通高中, 還有技校、中專之類的可上, 將來一樣成才, 一樣能成為自食其力的人, 有什麼需要你擔憂的?”
見老周還在唉聲歎氣, 我又明知故問:“你自己和你愛人, 上過大學嗎?”技校畢業的老周不好意思地搖搖頭。 我說:“你們沒有上過大學, 不是一樣生活得很好?上了大學,
這下子, 老周長長地呼出一口氣。 我知道, 他心思想通了。
同齡人“比孩子” 嘴上不能說
不得不承認, “比孩子”似乎是大部分人生活中重要一部分,
夏女士年近五十, 自家孩子該上高三, 閨蜜的孩子也差不多大。 逛街、聊天吐槽, 是她們每次聚會的主要議題。 孩子小時, 也經常帶孩子出席, 互相介紹經驗教訓, 可孩子越來越大, 閨蜜之間聊天反倒有了默契——不主動打聽別人家孩子情況。
夏女士告訴筆者, 自家女兒從小到大都比較優秀, 不僅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課外活動也參加不少, 綜合素質不錯,
已經“是鋼” 還恨鐵不成鋼
按理說, 李姐是同齡人羡慕的對象:體貼的老公, 健康的雙親, 優秀懂事的女兒。 可李姐卻總在同事面前吐槽自己女兒“多麼不好”。
當年“小升初”尚未實行“搖號”, 李姐閨女考上了本市一所重點中學, 且眾所周知, 那兒的畢業生出路大多不錯, 或保送、或留校、或留學。 在旁人眼中, 李姐是“太省心了”。 可就是這樣, 女兒初中那三年, 李姐可沒少唉聲歎氣, 不是抱怨女兒成績沒進年級前五十名, 就是嫌棄女兒沒按照自己的“規定順序”完成作業, 總之, 在李姐口中, “中考能考成嘛模樣還不一定呢”。 這外人聽上去, 真替孩子捏了把汗。
這樣的結果, 讓多少家庭“紅了眼”。 可是, 李姐又開始愁了, 內容比之前更甚, 又“嫌棄”女兒沒有職業規劃, 前景不明等等。 就這樣, 三年下來, 李姐仿佛老了七八歲, 內分泌都失調了。 李姐的同事們對她這種“女兒明明已經‘是鋼’, 還恨鐵不成鋼”的態度早已見怪不怪, 十分同情李姐的女兒, 認為李姐忒不知足。
後 記
無論孩子到達何種高度, 家長依舊恨不得其更進一步。 誠然, 這裡面大部分因素是為孩子好, 但也不得不承認, 這裡面, 有小部分原因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完美。
俗話說, 知足常樂, 人是社會化動物, “比”屬於再正常不過的心理活動。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人人都懂, 但是能做到“通透”的人似乎少之又少。其實,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大部分人的真實情況。但是如果天天不知足,糾纏於它不放,到頭來,除了自己痛苦,不會有其他收穫。(張正 葉丹)
但是能做到“通透”的人似乎少之又少。其實,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大部分人的真實情況。但是如果天天不知足,糾纏於它不放,到頭來,除了自己痛苦,不會有其他收穫。(張正 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