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大定風珠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大定風珠

【出 處】《溫病條辨》卷三下焦·16條

【分 類】方劑, 方劑學, 中醫藥學

【組 成】生 幹各六錢[各18g]、(連心), 六錢 [各18g]、麻仁 各二錢 [各6g] 生 生 (炙) (生), 各四錢 [各12g] 三錢 [9g] 黃(生), 二枚 [2個]

【方 訣】大定風珠雞子黃, 再合加減複脈湯, 三甲並同五味子, 滋陰熄風是妙方。

【功 用】滋陰熄風。

【主 治】陰虛動風證。 溫病後期, 神倦瘈疭, 脈氣虛弱, 舌絳苔少, 有時時欲脫之勢者。

【用 法】水八杯, 煮取三杯, 去滓, 再入雞子黃, 攪令相得, 分三次服。

【禁 忌】若陰液雖虧而邪熱猶盛者, 非其所宜。 《溫病條辨》說:“壯火尚盛者, 不得用定風珠、複脈湯。 ”

【方 論】

本方證乃溫病後期, 邪熱久羈,

灼傷真陰;或因誤汗、妄攻, 重傷陰液所致。 肝為風木之髒, 陰液大虧, 水不涵木, 虛風內動, 故手足瘈疭;真陰欲竭, 故見形瘦神倦, 舌絳少苔, 脈氣虛弱, 有時時欲脫之勢。 此時邪熱已去八九, 真陰僅存一二。 治當滋陰養液, 以填補欲竭之真陰, 平熄內動之虛風。 方中雞子黃、阿膠為血肉有情之品, 滋陰養液以熄虛風, 共為君藥。 又重用生白芍、幹地黃、麥冬壯水涵木, 滋陰柔肝, 為臣藥。 陰虛則陽浮, 故以龜板、鱉甲、牡蠣介類潛鎮之品, 以滋陰潛陽, 重鎮熄風;麻仁養陰潤燥;五味子酸收, 與滋陰藥相伍, 而能收斂真陰;與生白芍、甘草相配, 又具酸甘化陰之功。 以上諸藥, 協助君、臣藥加強滋陰熄風之效, 均為佐藥。 炙甘草調和諸藥, 為使藥。 本方配伍,
以大隊滋陰養液藥為主, 配以介類潛陽之品, 寓熄風于滋養之中, 使真陰得複, 浮陽得潛, 則虛風自熄。

【方 解】

方用血肉有情之品雞子黃、阿膠為君, 吳鞠通自釋雞子黃“為血肉有情, 生生不已, 乃奠安中焦之聖品, …能上通心氣, 下達腎氣…其氣焦臭, 故上補心, 其味鹹寒, 故下補腎”, 阿膠甘平滋潤, 入肝補血, 入腎滋陰。 二藥合用, 為滋陰熄風的主要配伍。 臣以麥冬、生地、白芍滋陰增液, 養血柔肝。 生龜板、生鱉甲、生牡蠣益陰潛陽, 平肝熄風, 六者共助君藥滋陰熄風之效。 佐以麻子仁養陰潤燥, 五味子酸收, 收斂欲脫之陰。 甘草調和諸藥, 與白芍配伍, 酸甘化陰。 諸藥合用, 峻補真陰, 潛陽息風, 使陰液得複, 筋脈得養, 則虛風自息, 病症可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