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喪”得不行?做這5件事可助你“元氣滿滿”
【環球網綜合報導】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充滿壓力與焦慮的現代社會, 經歷了一周的工作後人們常常感覺“身體被掏空”。 週末時只想宅在家裡, 怎一個“喪”字了得。 許多人甚至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 這種情況下, 放緩生活節奏很重要。 我們可以嘗試通過閱讀、鍛煉、沉思、沐浴以及與朋友和家人相處等方式改變我們的精神狀態。 美國《赫芬頓郵報》就列舉了5件人們可以在週末從事的放鬆活動, 以此提升幸福感, “元氣滿滿”地開始新的一周。
親近大自然
有研究表明, 走進大自然有利於人們減少焦慮、壓力和抑鬱。
加入合唱團
如果你喜歡時不時哼唱幾句, 那加入合唱團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一項研究表明歌唱, 尤其是合唱對心理健康的恢復來說十分重要。
美國一個名為“Sing Your Heart Out” (SYHO)的合唱研討小組就是一個例子。 研究者在研究了小組的參與者後表示, “將歌唱與社會參與結合起來, 使人產生了一種歸屬感與持久的幸福感”。 參與者找到了一個組織, 一種支援, 建立起了某些聯繫,
去健身房鍛煉
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密不可分。 因此, 進行體育運動來鍛煉身體絕對有益無害。 研究表明, 不管強度大小, 每週進行一個小時的鍛煉都有預防抑鬱的效果。
《美國精神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刊登了一項研究。 研究分析了超過3萬挪威成年人在11年內的鍛煉程度以及他們抑鬱和焦慮的情況, 最後得出結論, 即使只有少量運動也有利於防治抑鬱, 對心理健康有很多好處, 這與年齡或性別無關。
學習繪畫
繪畫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 英國布萊頓大學進行了一項研究, 發現繪畫、手工或者陶藝等藝術活動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群有益。 可以減少他們的抑鬱和焦慮, 增強自尊心。
藝術療法也常用于治療心理疾病。
參加志願服務
説明他人有利於提高我們的幸福感。 當人們幫助他人時, 大腦會釋放出內啡肽。 這種物質會刺激大腦中與信任、愉悅和社交相關的部分, 讓人感覺良好。 同時, 志願服務也有助於減少人們的孤獨感。 (實習編譯:鄧迎 審稿:王戰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