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
概述
腦出血系指腦實質內的血管破裂引起大塊性出血所言,
約80%發生於大腦半球,
以底節區為主,
其餘20%發生於腦幹和小腦。
病因
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是腦出血的主要因素,
還可由先天性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腦瘤、血液病、感染、藥物、外傷及中毒等所致。
當具備上述改變的患者,
一旦在情緒激動、體力過度等誘因下,
出現血壓急劇升高超過其血管壁所能承受的壓力時,
血管就會破裂出血,
形成腦內大小不同的出血灶。
症狀
本病多見於高血壓病史和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多在情緒激動、勞動或活動以及暴冷時發病,
(一)全腦症狀。
1.意識障礙:輕者躁動不安、意識模糊不清, 嚴重者多在半小時內進入昏迷狀態, 眼球固定于正中位, 面色潮紅或蒼白, 鼾直播大作, 大汗尿失禁或尿豬留等。
2.神志清或輕度意識障礙者可述頭痛, 以病灶側為重;朦朧或淺昏迷者可見病人用健側手觸摸病灶側頭部, 病灶側顳部有明顯叩擊痛, 亦可見向病灶側強迫性頭位。 嘔吐多見, 多為噴射性, 嘔吐物為胃內容物, 多數為咖啡色, 呃逆也相當多見。
3.去大腦性強直與抽搐:如出血量大, 破入腦室和影響腦幹上部功能時, 可出現陣發性去皮質性強直發作或去腦強直性發作。
4.呼吸與血壓:病人一般呼吸較快, 病情重者呼吸深而慢,
5.體溫:出血後即刻出現高熱, 乃系丘腦下部體溫調節中樞受到出血損害徵象。
6.腦膜刺激征。
(二)局限性神經症狀。
1.大腦基底區出血。
2.腦葉性出血。
3.腦室出血。
4.橋腦出血。
5.小腦出血。
檢查
1.腦脊液檢查:顱內壓力多數增高,
並呈血性。
2.可顯示出血部位、血腫大小和形狀、腦室有無移位受壓和和積血,
以及出血性周圍腦組織水腫等。
3.腦血管造影:可見大腦前動脈向對側移位,
大腦中動脈和側裂點向外移位,
豆紋動脈向下移位。
治療
(一)急性期。
1.內科治療:
(1)一般治療:①安靜臥床,
床頭抬高,
保持呼吸道通暢,
(2)調整血壓:血壓升高者, 可肌注利血平1mg, 必要時可重複應用, 如清醒或鼻飼者可口服複方降壓片1-2片, 2-3次/d, 血壓維持在20.0~21.3/12.0~13.3kpa左右為宜。
(3)降低顱內壓:腦出血後且有腦水腫, 其中約有2/3發生顱內壓增高, 積極降低顱內壓, 阻斷上述病理過程極為重要。 可選用下列藥物:①脫水劑: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於30分鐘內靜滴完畢, 依照病情每6-8小時1次, 7-15天為一療程。 ②利尿劑:速尿40~60mg溶於50%葡萄糖液20~40ml靜注。
(4)注意熱量補充和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
(5)防治併發症。
2. 手術治療:
進行開顱清除血腫術或行血腫穿刺療法,
(二)恢復期:治療的主要目的為促進癱瘓肢體和語言障礙的功能恢復, 改善腦功能, 減少後遺症以及預防復發。
1.生活要規律, 飲食要適度, 大便不宜幹結。
2.功能鍛煉:輕度腦出血或重症者病情好轉後, 應及時進行癱瘓肢體的被動活動和按摩, 每日2~3次, 每次15分鐘左右, 活動量應由小到大, 由臥床活動, 逐步坐起、站立及扶持行走。 對語言障礙, 要練習發音及講話。 當肌力恢復到一定程度時, 可進行生活功能及職業功能的練習, 以逐步恢復生活能力及勞動能力。
3.藥物治療:可選用促進神經代謝藥物,
4.理療、體療及針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