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之所以腸炎這種疾病發病率很高, 經常會有人不小心出現腸炎, 是因為很多人平時的飲食不講究, 大家都知道, 食物經常會感染細菌和病毒, 如果吃了受到感染的食物, 就會把這些細菌和病毒帶到腸道裡面, 然後細菌和病毒在腸道裡面滋生, 就會出現腸炎疾病, 那麼治療腸炎的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病原治療
病毒性腸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療, 可自愈。 細菌性腸炎, 最好根據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 患細菌性痢疾時, 因痢疾桿菌對常用抗菌藥廣泛耐藥, 一般可選用複方磺胺甲基異唑(複方新諾明)、吡呱酸、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 空腸彎麴菌腸炎可用紅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等治療。 耶爾森小腸結腸炎桿菌腸炎一般應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複方磺胺甲基異唑、四環素、氯黴素等。 沙門菌腸炎輕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藥, 重型病人可用氯黴素或複方磺胺甲基異唑。
第二、對症治療
補充液體及糾正電解質和酸中毒。 輕度脫水而且嘔吐不重者, 可口服補液, WHO推薦的口服液配方為氯化鈉, 碳酸氫鈉, 氯化鉀, 葡萄糖或蔗糖, 加水。 脫水或嘔吐較重者, 可靜脈輸入生理鹽水、等滲碳酸氫鈉和氯化鉀溶液以及葡萄糖。
減少腸道蠕動和分泌性藥物。 可小量應用阿托品、顛茄、普魯本辛以減輕腸道蠕動, 可止痛及止瀉。 也可應用氯丙嗪, 有鎮靜作用, 並可抑制腸毒素引起的腸黏膜過度分泌, 使大便次數及便量減少。
第三、診斷
因病原不同而異。 一般應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初步加以判斷。 進一步確診需依賴實驗室檢查。 細菌性腸炎可作嘔吐物及大便培養, 獲得病原菌即可確診。 有些病原菌如沙門菌感染可作血培養。 病毒性腸炎可用電子顯微鏡、免疫電鏡、免疫螢光及血清學檢查如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檢查病毒的抗原和抗體。 寄生蟲性腸炎可直接鏡檢, 尋找病原體及其蟲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