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話頸椎病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征, 如頸肩及上肢的麻痛、肌肉萎縮甚至發生四肢癱瘓。 是臨床常見的疾病, 以往多見於中老年人, 近年來有年輕化的傾向;過去是會計、教師的職業病, 現在則是辦公室裡的多發病。
頸椎位於頭部胸部與上肢之間又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由於不承受各種負荷勞損甚至外傷所以極易發生退變大約30歲之後頸椎間盤就開始逐漸退化含水量減少並伴隨年齡增長而更為明顯且誘發或促使頸椎其它部位組織退變生物力學角度來看第5—6第6—7頸椎受力最大因此頸椎病的發生部位在這些節段較為多見。
為防止病變的發生,家庭日常保養需做到用枕適當 平時睡覺避免枕頭過低和過高, 以平睡時與雙肩部等高為宜。
頸部保暖 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 加重頸部板滯疼痛。 在秋冬季節, 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 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 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姿勢正確 頸椎病的主要誘因是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 良好的姿勢能減少勞累, 避免損傷。 低頭時間過長, 使肌肉疲勞, 頸椎間盤出現老化, 並出現慢性勞損, 會繼發一系列症狀。 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