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麻疹發燒應該怎麼治
在生活中, 小孩子經常會出現蕁麻疹的情況。 當寶寶出現蕁麻疹的時候一般會伴有發熱的情況, 身上也會長有紅色的疹子。 有些家長覺得吃退燒藥對寶寶不好, 當寶寶出現高燒的時候也不讓寶寶吃藥, 這是一種很嚴重的錯誤。 寶寶出現蕁麻疹的時候, 一定要及時地帶寶寶去醫院先進行退燒, 然後用酒精擦拭身體。
蕁麻疹會引起發燒嗎
準確的說蕁麻疹是會引起發熱現象的。
蕁麻疹最先發病的症狀表現為在身體不同部位長有紅疹、大小塊狀不一的風團, 而且還伴有劇烈瘙癢, 之後可因患者接觸了某些物品的刺激發生全身性的發熱現象, 類似于發燒, 患者可感受到全身紅疹處發熱, 並且劇癢。
哪種蕁麻疹會引起發燒
根據臨床上出現的蕁麻疹類型來看, 以下4中蕁麻疹在發病過程中經常會伴有發熱, 也就是發燒現象。
1、延遲性皮膚劃痕症
皮膚劃痕在刺激後6~8小時出現風團與紅斑, 風團持續24~48小時。 遲發性皮損不只一條, 沿劃痕形成小段或點, 損害較深或寬, 甚至向兩側擴展成塊。 局部發熱, 有壓痛。
2、壓力性蕁麻疹
皮疹發生於局部皮膚受壓後4~6小時, 通常持續8~12小時。 表現為局部深在性疼痛性腫脹,
3、膽鹼性能蕁麻疹
皮疹特點為除掌蹠以外發生泛發性1~3mm的小風團, 周圍有明顯, 其中有時可見衛星狀風團,
4、寒冷性蕁麻疹
在受冷後半小時到4小時發生遲發反應, 皮疹是不癢的風團, 可以有青紫的中心, 周圍繞以蒼白暈, 皮疹持續24~48小時, 有燒灼感, 並伴有發熱、關節痛、白細胞計數增多等全身症狀。
蕁麻疹發燒怎麼辦
1、冷濕敷
將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濕, 擰成半幹, 敷在患者的額頭、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溝等大血管部位, 每3—5分鐘更換一次, 可以降低血管溫度, 有利於患者退燒。
2、全身溫水擦浴或泡澡
將患者衣物解開, 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 如此可使患者皮膚的血管擴張, 將體氣散出, 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 也會吸收體熱。
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 約4~6小時一次, 擦浴後半小時測量體溫, 出疹子的小兒發熱不宜用此法降溫。
3、溫酒精拭浴
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溫開水1/1, 或75%酒精兌溫開水1/2, 亦可用二鍋頭酒兌溫開水水1/4, 放在一個小碗中。 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 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前胸和大腿根部。 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40℃, 再擦拭四肢及背部。
擦拭後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 等5~10分鐘, 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 體內的血液迴圈到了身體表面, 又使皮膚變熱時, 就可以再重複第二次,
由於退燒速度較快, 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之幼童, 且超過40℃以上不易退之高燒使用。
4、按摩退燒
按壓大椎
按壓大椎穴主治頭痛, 咳嗽, 氣喘, 嘔吐, 發燒和感冒等症狀。
位置:位於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
按摩方式:用手指指腹向下揉壓, 並以畫圓的方式按摩。
按摩風池穴
按摩風池穴主治發燒, 頸部酸痛, 落枕, 失眠等症, 還能舒緩眼睛疲勞。
位置:位於後頸部的後頭骨下, 兩條大筋的外緣凹陷處, 左右各一。
按摩方式:雙手的拇指分別放在兩邊的風池穴上, 其餘的手指則放在頭部上, 拇指抵住風池穴, 上下滑行按壓。
按揉魚際穴
按摩魚際穴能緩解發燒引起的不適, 主治咳嗽, 咽幹, 失音, 頭重,扁桃體炎,咽炎,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症。
位置:魚際穴位於手拇指下,第一掌骨重點內側豐肉際,形如魚腹。
按摩方法:從拇指尖峰端沿第二掌骨邊緣點按該穴即可。
按摩沖陽穴
按摩沖陽穴主治發燒,食欲不振,並可有效舒緩坐骨神經痛,腹瀉和腳麻症狀。
位置:位於腳背隆起處,大腳趾與第二趾接合處的連接線上,左右腳各一。
按摩方式:用手指的指腹或指節按壓,並以畫圈的方式按摩。
按摩曲池穴
按摩曲池穴對感受風寒之後的發燒有確切的退燒效果,還能清心除煩,緩解心情煩躁。
位置: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紋頭與肱骨外上踝連線中點,左右共2穴。
按摩方法:左肘屈曲, 用右手拇指指端對準肘橫紋處的曲池穴,用力下壓,並做小幅度揉動,下壓力量逐步增加,直至有酸脹難忍的感覺為佳,兩手交替,連續按揉2-3分鐘。
5、多喝水
發燒體溫過高,身體會極度缺水。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喝溫開水,讓水來調節體溫,幫助發汗,喝水既有退燒的功效還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防止虛脫。
6、使用藥物
(1)體溫低於38.5℃,寶寶精力旺盛、精神狀態好,不需要使用退燒藥。
(2)體溫超過38.5℃,臉熱、煩躁、精神狀態不好,必須考慮使用退燒藥。
(3)體溫超過39℃時,容易誘發熱高引起的驚厥,這個時候應該馬上用退燒藥。另外,應及時就醫。
注意:使用退燒藥不能過量使用,一般4到6小時,甚至是6到8小時再升高才去按照藥物說明再使用一次,劑量要根據寶寶的年齡和體重,不能完全根據原理或者推薦表使用。
注意:這些錯誤的退燒方法必須遠離
1、捂汗
發燒時一般手腳冰涼,額頭發熱,這時家長以為穿得不夠多而加衣服的話,容易導致體溫越捂越高,不容易達到發汗的目的。
2、偏方降溫
直接酒精擦拭、冰枕、大蒜敷腳底等這些偏方都是人們常說的降溫方法,但是不能給寶寶使用。酒精降溫容易被寶寶皮膚吸收,不建議使用,而大蒜敷腳底則是無稽之談。另外,6個月內的寶寶不適合用冰枕。
3、低燒吃退燒藥
新生兒(出生28天以內)不能使用退燒藥。事實上,一般情況下,6個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燒藥。專家認為, 一般情況下,退燒藥也是要體溫達到38.5℃以上才用,低燒不使用。
4、高燒不吃藥
有的家長始終認為“孩子發燒了不能隨便吃藥”,這當然是正確的,但是已經發高燒了也不吃藥的話,後果會比較嚴重。體溫達到38.5℃以上,就應該及時降溫,可以儘快吃退燒藥,然後再帶去醫院給醫生進行判斷。
頭重,扁桃體炎,咽炎,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症。位置:魚際穴位於手拇指下,第一掌骨重點內側豐肉際,形如魚腹。
按摩方法:從拇指尖峰端沿第二掌骨邊緣點按該穴即可。
按摩沖陽穴
按摩沖陽穴主治發燒,食欲不振,並可有效舒緩坐骨神經痛,腹瀉和腳麻症狀。
位置:位於腳背隆起處,大腳趾與第二趾接合處的連接線上,左右腳各一。
按摩方式:用手指的指腹或指節按壓,並以畫圈的方式按摩。
按摩曲池穴
按摩曲池穴對感受風寒之後的發燒有確切的退燒效果,還能清心除煩,緩解心情煩躁。
位置: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紋頭與肱骨外上踝連線中點,左右共2穴。
按摩方法:左肘屈曲, 用右手拇指指端對準肘橫紋處的曲池穴,用力下壓,並做小幅度揉動,下壓力量逐步增加,直至有酸脹難忍的感覺為佳,兩手交替,連續按揉2-3分鐘。
5、多喝水
發燒體溫過高,身體會極度缺水。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喝溫開水,讓水來調節體溫,幫助發汗,喝水既有退燒的功效還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防止虛脫。
6、使用藥物
(1)體溫低於38.5℃,寶寶精力旺盛、精神狀態好,不需要使用退燒藥。
(2)體溫超過38.5℃,臉熱、煩躁、精神狀態不好,必須考慮使用退燒藥。
(3)體溫超過39℃時,容易誘發熱高引起的驚厥,這個時候應該馬上用退燒藥。另外,應及時就醫。
注意:使用退燒藥不能過量使用,一般4到6小時,甚至是6到8小時再升高才去按照藥物說明再使用一次,劑量要根據寶寶的年齡和體重,不能完全根據原理或者推薦表使用。
注意:這些錯誤的退燒方法必須遠離
1、捂汗
發燒時一般手腳冰涼,額頭發熱,這時家長以為穿得不夠多而加衣服的話,容易導致體溫越捂越高,不容易達到發汗的目的。
2、偏方降溫
直接酒精擦拭、冰枕、大蒜敷腳底等這些偏方都是人們常說的降溫方法,但是不能給寶寶使用。酒精降溫容易被寶寶皮膚吸收,不建議使用,而大蒜敷腳底則是無稽之談。另外,6個月內的寶寶不適合用冰枕。
3、低燒吃退燒藥
新生兒(出生28天以內)不能使用退燒藥。事實上,一般情況下,6個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燒藥。專家認為, 一般情況下,退燒藥也是要體溫達到38.5℃以上才用,低燒不使用。
4、高燒不吃藥
有的家長始終認為“孩子發燒了不能隨便吃藥”,這當然是正確的,但是已經發高燒了也不吃藥的話,後果會比較嚴重。體溫達到38.5℃以上,就應該及時降溫,可以儘快吃退燒藥,然後再帶去醫院給醫生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