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腎陽虛的症狀,這些症狀你瞭解嗎?
心腎陽虛在中醫的解釋裡面, 主要是氣血不和, 氣血不通暢, 溫運無力, 水濕內停錶現出來的虛寒證候, 所以當出現這種症狀時, 建議患者們要早日引起重視, 在飲食方面也要合理搭配, 多吃清淡的食物。
1.辨證要點
心陽虛衰, 鼓動無力, 故心悸怔忡;溫運無力, 血行不暢, 故見唇甲青紫, 舌淡紫。 腎陽虛衰, 氣化失司, 水濕內停, 外泛肌膚, 甚則水氣淩心, 故肢體浮腫, 小便不利常與心悸怔忡並見。 心腎兩髒陽虛, 形體失于溫養, 臟腑功能衰退, 故形寒肢冷, 神疲乏力, 腰膝酸軟。 舌淡, 苔白滑, 脈弱為虛寒證常見之征。
2.臨床表現
心悸怔忡, 形寒肢冷, 肢體浮腫, 小便不利, 神疲乏力, 腰膝酸冷, 唇甲青紫, 舌淡紫, 苔白滑, 脈弱。 預防與調護
注意調攝精神, 避免情緒波動。 2. 注意生活起居, 寒溫適宜。
3. 注意飲食調節。
過食膏粱厚味易於產生痰濁, 故飲食宜清淡低鹽, 食勿過飽, 多吃水果及富含纖維素食物, 保持大便通暢。
4. 注意勞逸結合, 堅持適當運動。
預後胸痹緩作者, 漸進而為, 日積月累, 始則偶感心胸不舒, 繼而心痹痛作, 發作日頻, 甚則心胸後背牽引作痛。 急作者, 素無不舒之感, 或許久不發, 因感寒、勞倦、七情所傷等誘因而卒然心痛欲窒, 甚則可"旦發夕死, 夕發旦死"。 本病多在中年以後發生, 如治療及時得當, 可獲較長時間穩定緩解, 如反復發作, 則病情較為頑固。 病情進一步發展, 可見心胸猝然大痛, 出現真心痛證候, 甚者可"旦發夕死, 夕發旦死"。 病因多因心陽虛衰, 病久及腎, 腎陽亦虛;或腎陽虧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