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孤獨成為“心靈感冒”
宅了太久, 就會忘記窗外有陽光。 走進公共空間, 在面對面的談笑風生中尋找精神、情感的共鳴
孤獨, 是一個人的事嗎?不, 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為了緩解超過1/10英國人的孤獨感, 最近, 英國政府專門任命了一名“孤獨大臣”。 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 也再次將孤獨這個老話題推到了輿論的聚光燈下。
根據一些健康組織的定義, 孤獨被視為個體性心理疾病。 隨著人群擴大、影響加深, 它開始與肥胖、抽煙一樣, 成為公共衛生課題。 美國一項涉及30萬人的研究表明, 長期被寂寞和孤獨包圍的人, 相當於每天吸15支煙。
不可否認, 有些路沒人陪, 也能走得愜意,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 “孤獨是現代生活的悲哀現實”。 獨居老人缺少陪伴, 空巢青年一人吃飯, 兒童因孤獨撥打求助熱線……形單影隻的生活狀態, 在各個年齡層都存在。 人生的路, 不能走著走著, 就與社會“無緣”了。 告別孤獨, 需要審慎地從社會生長機制與個人發展路徑中找尋答案。
社交是連接個人與社會的重要環節, 也是認識孤獨的重要視角。 美國一位教授曾做過實驗, 證實人越是孤獨, 越能讀懂面部表情、聽清聲音語調背後暗藏的情緒。 這或許可以說明, 孤獨者其實可以理解社交技能, 只是常常“無語凝噎”, 使得技能無法施展。
人的本質, 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在很大程度上, 人其實也被社會生活所“定義”。 有學者曾總結美國人“獨自打保齡球”的現象:不願意花時間與鄰居喝咖啡聊天、去俱樂部參加集體活動, 寧願一人在家看電視或獨自打保齡球。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 長期脫離公共生活, 除了公共參與的水準與活力相應降低, 個人精神狀態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走進公共空間, 在面對面的談笑風生中尋找精神、情感的共鳴, 才是對平淡生活的溫暖慰藉。
如果說孤獨是一種空虛,
近期走紅的手機遊戲“旅行青蛙”中, 隨緣的青蛙一直一個人宅著、一個人旅行, 不少玩家說, “你怎麼老是一個人, 沒有小朋友跟你玩嗎, 不要這麼自閉, 多認識些朋友有好處”。 遊戲如人生, 宅了太久, 就會忘記窗外有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