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綿棗兒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救荒本草》

【拼音名】Mián Zǎo ér

【別名】石棗兒(《救荒本草》), 天蒜(《生草藥性備要》), 地蘭(《嶺南采藥錄》), 山大蒜(《江蘇植藥志》), 鮮白頭(《江蘇藥材志》), 地棗、獨葉芹、催生草、藥狗蒜(《東北藥植志》), 老鴉蔥(《浙江中藥資源名錄》), 獨葉一枝槍(蘇醫《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綿棗兒的鱗莖或全草。 6~7月採收。

【毒性】妊娠兔兩隻灌服根提取物6克/公斤, 其中一隻再加葉提取物2克/公斤, 一日後又灌服全草煎劑40克, 均未見異常。 另一兔靜脈注射葉提取物4克/公斤, 則見呼吸迫促, 掙扎, 瞳孔散大, 眼球突出, 明顯缺氧, 很快窒息而死, 解剖見心臟仍跳。

【性味】《生草藥性備要》:味甜, 性寒。

【功能主治】

活血解毒, 消腫止痛。 治乳擁, 腸癰, 跌打損傷, 腰腿痛。

①《嶺南采藥錄》:取頭搗爛, 能敷治乳瘡、毒瘡。

②《東北藥植志》:葉及根莖的酒精提取液, 有強心利尿作用。 全草煎服作止痛藥, 用於牙疼、筋骨疼、腰腿疼及槍打、碰破等;亦有催生之效。

③《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縮腳腸癰, 肺癰吐血。

④蘇醫《中草藥手冊》:活血, 消腫, 解毒, 止痛。 治跌打損傷, 腰腿疼痛, 筋骨痛;鮮鱗莖搗爛外敷治癰疽, 乳腺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3錢。 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