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腦梗半邊癱瘓還會好嗎

腦梗是如今對於威脅最大的病患之一, 因為一旦患有腦梗, 就很可能導致人出現昏迷的現象, 或者是癱瘓的現象, 等這些現象出生的時候, 想要徹底治療好腦梗塞, 就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不過, 如果腦梗塞患者出現半邊癱瘓的現象, 能夠得到悉心的護理, 進行一些康復訓練的話, 還是可以恢復健康的。

1、協助護理:

腦血栓形成的病人多半肥胖、有些還合併有糖尿病, 如果發生了偏癱, 局部神經營養障礙, 壓迫過久會引起皮膚破潰, 形成“褥瘡”。 一旦發生可能因感染發熱而加重腦血管病, 嚴重者還可引發敗血症而致病人死亡。 所以, 家屬在陪護時應注意定時給予翻身、拍背, 用溫水將皮膚擦洗乾淨, 並輕輕按摩被壓過的部位, 尤其是骨骼較突出的部位, 如脊柱、骶尾部等。 翻身的頻率一般在2小時左右。 如果發現已有皮膚破潰要及時報告醫護人員及早處理。

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勤換尿布, 每次便後應用溫水清洗乾淨, 擦乾並撲上爽身粉。

2、飲食問題:

有的病人病後出現吞咽困難, 這是由於主管吞咽的肌肉癱瘓引起的。 病人在吃飯, 尤其是喝水時出現嗆咳, 甚至食物從口鼻處噴出。 此時要注意不能勉強讓病人進食水或藥物。

對輕型病人可讓其進食粘稠食物, 如稠粥、軟飯等。 將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爛切碎拌在飯裡, 避免過稀過幹的食物, 這樣容易被吞下。 口服藥物如無禁忌, 可研碎後拌在食物裡。 重症病人則需要鼻飼飲食, 即通過鼻孔將一根膠管插入胃內, 將米湯、牛奶、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 以保證足夠的營養。 同樣可將口服藥物從胃管中注入。 注意所注入的食物及藥物一定不能有大的顆粒, 以免堵塞胃管。 鼻飼飲食在一定階段是保證治療的必須手段, 直接關係到病人搶救的成敗。 有的病人和家屬不願接受胃管, 讓病人勉強吞咽, 這樣很危險, 如果食物誤吸入呼吸道, 輕者引起肺部感染,
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3、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腦血栓形成的病人起病相對較緩慢, 起病時症狀較輕, 多數不會有意識障礙。 但病情可能在幾小時或幾天內進行性加重。 儘管醫護人員採取了積極的措施治療, 有時也不能阻止病情進展。 如果堵塞的血管較大, 腦組織壞死的面積大, 腦水腫明顯時, 病人可能逐漸出現嗜睡, 即叫他能醒, 不叫立即又入睡。 嚴重者可進入昏迷。 家屬要注意觀察病人癱瘓肢體力量是否逐漸變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動。 精神狀態如何?如發現病人嗜睡、精神萎靡, 要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同時, 對危重病人要記錄每天進食進水的量、尿量等, 以便醫生參考。

4、早期幫助病人活動癱瘓肢體促進康復:

發病第二天如果病情平穩即可開始做肢體的被動運動, 即幫助病人癱瘓肢體進行伸屈活動。 這樣有利於促進癱瘓肢體的血液迴圈, 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 促進肌力和關節活動度, 防止肢體攣縮變形。 不活動時應使病人的癱瘓肢體處於抗痙攣體位,

即仰臥時患側上肢放在一枕頭上使之稍呈外展、外旋, 肘關節微屈曲, 腕關節稍背伸, 手握一適當大小的圓柱物體, 如手紙卷。 墊起背部, 使之向前向上;下肢外側臀部墊起使之髖關節內收, 骨盆前挺, 膝關節下墊一軟枕頭使膝關節屈曲, 踝關節應保持90°, 以防止足下垂, 可讓病人足頂在床或牆上或自製夾板。 仰臥時頭高30°為宜, 不可過高。 側位時應盡可能採取癱瘓肢體在上的體位, 在胸前及下肢前各放置一枕頭, 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放在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