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黍莖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食療本草》

【拼音名】Shǔ Jīnɡ

【英文名】Broomcorn Millet Stem

【別名】黍穰

【來源】

藥材基源:禾本科植物黍的莖稈。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icum miliaceum. L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 曬乾。

【性味】辛;熱;有小毒

【功能主治】利尿消腫;止血;解毒。 主小便不利;水腫;妊娠尿血;腳氣;苦瓠中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或燒存性研末, 每次1g, 每日3次。 外用:適量, 煎水熏洗。

【附方】①治通身水腫: 以黍莖煮湯浴之。 (《綱目》)②治妊娠尿血: 黍穰燒灰, 酒服方寸匕, 日三服。 ③治時氣熱病豌豆瘡: 濃煮黍穰汁洗之。 瘡若黑者, 搗蒜封之。 ④治瘡腫傷風、中水劇痛者: 黍穰燒煙, 熏令汗出。 (②方以下出《千金方》)

【各家論述】

1.《補缺肘後方》:中苦瓠毒, 煮(黍穰)令濃, 飲汁數升。

2.《食療本草》:煮取汁浴之, 去浮腫。 又和小豆煮汁服之, 下小便。

3.《綱目》:丹黍根、莖煮汁服, 利小便, 止上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