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回紋性風濕病是什麼疾病?

風濕疾病對於很多人來說十分熟悉, 患有風濕病會容易導致出現關節部位紅腫, 脹痛, 使活動受到限制等問題, 而回紋性風濕病也是屬於一種比較常見的風濕類型, 會容易導致出現關節部位嚴重疼痛, 同時也會容易導致膝蓋出現併發症等, 也會容易導致身體出現發燒的症狀, 需要及早治療。

回紋性風濕病是什麼?

症狀

每次發作起病突然, 常在傍晚開始, 先累及1 或2 個關節, 受累關節疼痛十分明顯, 在幾小時達到高峰, 受累關節及(或)其周圍軟組織可見紅、腫、熱、痛。 持續時間很短, 一般在1~3 天內疼痛消失, 最長不超過1 周。 間歇期內無任何症狀。 發作無明確的規律性, 多者可1 周發作幾次, 少者一年發作1~2 次。 任何關節都有可受累, 以膝、腕、肩、踝.手部小關節最為常見, 髖、肘、足、脊柱和顳頜關節較為少見。 復發常局限在先前發作過的關節, 亦可變換關節。 除關節外,

關節周圍亦可受累, 如指墊、足跟和其他軟組織發生水腫和疼痛。 個別病人在發作期間有低熱, 一般無全身症狀。 偶爾捫及皮下小結, 但消失較快, 不易查到。

病理

目前有關本病的發病機制所知不多。 由於部分病例最後發展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並在關節滑膜活檢中發現明顯的微血管損害及大量的細胞碎片和血管壁內有電子密度沉積物等,

因而提出免疫複合物可能參與本病的發病。 對PR 患者病變結節行免疫電鏡檢查, 在血管內皮細胞和血管周圍組織細胞空泡中發現有免疫球蛋白和補體, 從而支持免疫複合物致病的觀點。 有認為本病是一獨立疾病, 也有認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亞型。 類風濕因數陽性者不少。

臨床診斷

主要依靠臨床表現。 典型的急性關節炎和關節周圍炎反復發作, 發作間期無任何症狀, X 線檢查無特異改變, 便可診斷回紋型風濕症。 如僅有輕微發作而不伴紅腫, 不能診斷本病。

治療

西醫治療

由於本病發作時間很短, 1~3 天內能自行緩解, 因此對其治療的療效判斷較為困難。 抗炎藥對本病沒有明顯效果, 長期應用亦不能有效地預防發作。 目前最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1)金製劑:是治療本病的最有效的藥物, 約1/2 的病人對注射金製劑有反應。 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常用的金製劑有兩種:硫代蘋果酸金鈉和硫代葡萄糖金,

均含50%金元素, 前者為水劑, 後者為油混懸液。 給藥方案與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相似, 但劑量較小, 每週20mg, 肌注, 一般用至總量1.0g 停藥。 為了減少副作用, 在症狀基本控制後改為每週10mg 或增加每次給藥間隔時間。 但停藥後幾年內又可復發, 有時在減量維持階段亦可復發。 此時宜重新加大劑量。 副作用:肌注局部有明顯疼痛, 部分病人可發生口腔炎、皮炎、胃腸道反應、腎損害及造血系統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