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期痔瘡疼痛怎麼辦
在哺乳期的時候, 女性容易得痔瘡, 一方面因為運動較少, 經常久坐很容易導致靜脈曲張, 另外一方面就是順產的時候也容易引起痔瘡的情況, 得了痔瘡以後如果調養不當, 常常會導致疼痛的現象, 這時候不能隨便用藥, 要注意肛周部位清潔, 如果需要用藥治療, 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來進行。
母乳期痔瘡疼痛怎麼辦
產後新媽媽就承擔著哺乳寶寶的責任, 可不能隨便亂用藥。 可是就在哺乳期這個關鍵時期, 許多新媽媽會發現, 在生完寶寶之後就患上痔瘡, 影響到日常的生活, 但又不敢自己胡亂用藥。 那哺乳期痔瘡怎麼治?
痔瘡是在產後女性中是尤為多見的, 哺乳期患有痔瘡的女性還是應該以治療為主, 這些不會影響到哺乳, 但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不可盲目自治。
哺乳期患有痔瘡要忌飲酒, 飲酒可使痔靜脈充血, 擴張, 痔核腫脹。
痔瘡患者如果嗜食刺激性強的辛辣食物, 如辣椒, 大蒜, 生薑等, 可促使痔瘡充血, 從而加劇疼痛。 哺乳期痔瘡患者要忌飽食, 暴飲暴食, 進食過飽, 會加大痔瘡的發病程度。
哺乳期患有痔瘡要忌久站, 久坐不運動。 長期保持一個姿勢, 特別是久坐的人來說,
哺乳期患有痔瘡要忌緊腰, 很多哺乳期女性朋友都喜歡穿束身衣來恢復身材, 對於患有痔瘡的女性朋友來說是要忌緊腰的, 因為過緊束縛腰部, 會妨礙腹腔及肛門的血液回流, 影響腸的正常蠕動, 給排便帶來痛苦, 加重痔瘡。
哺乳期患有痔瘡要忌忍便不排, 糞便在腸道裡滯留的時間長了, 水分被過多吸收便會幹硬, 造成患者排便困難, 腹壓增加, 痔裂出血, 從而加重和誘發痔瘡。
哺乳期痔瘡疼怎麼辦
在哺乳期容易誘發痔瘡。 痔瘡有內痔、外痔及混合痔之分, 以內痔為例, 常見症狀是無痛性、間歇性便血。 但有人會出現一種情況是, 當痔瘡脫出肛門外而不能恢復,
哺乳期最好不要用藥, 建議出血時涼水坐浴, 平時吃多一些蔬菜、水果、軟化大便, 防止便秘。 同時平時多做一些加強肛門括約肌收縮的動作.
1、加強全身和局部的功能鍛煉, 提高抗病能力。
2、糾正不良排便習慣, 及時預防和治療便秘、腹瀉。
3、避免過度疲勞, 應勞逸結合;避免負重久行, 長途奔波;避免久坐、久行、久站、久蹲, 若因職業需要也應不斷變換姿勢。
4、腹瀉、便後、天熱出汗過多時, 以及久行後, 都應清洗肛門。
5、保持情緒平和、穩定, 避免過激情緒。
6、忌食辛辣食物或刺激性藥物。
多攝取水分及纖維:便秘是造成痔瘡的最大誘因, 因此, 為防治便秘, 須多喝水及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參見便秘的療法)。 蘋果、甜菜、巴西核果、綠花椰菜、甘藍科蔬菜、胡蘿蔔、綠豆、guar麥麩、皇帝豆、梨子、豌豆、洋車前子及全麥等穀類, 都是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