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松花粉在歷史中的應用

文章導讀

在漫長的歷史史料中, 就有關於松花粉的記載。 它跟枸杞一樣, 是中國傳統藥材之一。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松花粉在歷史中的應用。

一、歷代藥典中的記載

松花粉是中國醫學寶庫中的藥食兼用花粉品種, 作為中國傳統藥材, 其藥食兼用的歷史已逾數千年, 從 2400年前的《神農本草經》到今天的《中華藥典》等歷代醫藥典籍中都有記載, 在民間更是以其神奇的功效被奉為“仙藥”。

漢 ·《神農本草經》

“(松花粉)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心腹寒熱邪氣, 利小便, 消淤血, 久服輕身益氣力, 延年。 ” 唐·《新修本草》

“松花即松黃, 拂取正似蒲黃, 久服令輕身, 療病勝似皮、葉及脂也。 ”

宋 ·《本草衍義》

“其花上黃粉名松黃, 山上人及時拂取, 作湯點之甚佳, 但不堪停久, 故鮮用寄遠……松黃一如蒲黃, 但其味差淡, 治產後壯熱、頭痛、頰素、口幹唇焦、多煩躁渴、昏悶不爽。 ”

明 ·《本草綱目》

“松花, 甘、溫、無毒。

潤心肺, 益氣, 除風止血, 亦可釀酒。 ”

清 ·《本草從新》

“善糝諸痘瘡傷損並濕爛不痂”

二、歷代藥膳中的記載

早在先秦時期, 《周禮》就記載有 “食治學”, 並對飲食與疾病的關係作了富有哲理的闡述, 奠定了中醫學“治未病”的醫學理論。 後人又將可以食療的藥物編集成多種版本的《食療本草》, 在這些專著中, 都有用松花粉做湯、制餡、蒸餅、釀酒的記載。 宋·《山家清供》

該書提到 “松黃餅”的製作:在松花出粉時, 收粉加入米粉, 由水調後密封幾天, 然後作如古龍誕餅狀。 該品“不唯香味清甘, 亦能壯顏益志”。

明 ·《群芳譜》

“二三月間抽穗生長, 花三四寸, 開時用布鋪地, 擊取其蕊, 名松黃, 除風止血, 治痢, 和砂糖作並(餅)甚清香, 宜速食不耐久留。 ”

三、歷代文學作品中的記載

松花粉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不僅有 “美人井”的傳說, 還有作為貢品每年春季向皇上進貢的記載, 文人詩聖們更是對酒當歌, 抒發情懷, 留下了不朽的詩篇。

唐代張沁的《妝樓記》及劉恂的《嶺表錄異》中寫到:晉代白州雙角山下, 有一口美人井, 凡汲飲此井水者, 家中誕女多是非常俊美, 其原因是井旁常年有松花開放, 花粉落入井中, 人們喝過有花粉的井水產生功效, 故美女頗多。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 “腹空先進松花酒, 樂天知命了無憂。 ”以及宋代詞人蘇東坡的“一斤松花不可少, 八兩蒲黃切莫炒, 槐花杏花各五錢, 兩斤白蜜一起搗, 吃也好, 浴也好, 紅白容顏直到老。 ”等都從不同的方面說明了松花粉的奇特妙用。 松樹是世界上最長壽的樹種,

其花粉是松樹花蕊的精細胞, 擔負著松樹繁衍的重任。 它是松樹的精華, 內含最長壽生命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 其中包括多種氨基酸、礦物質、酶與輔酶、核酸、黃酮、單糖、多糖等多種成分, 且搭配合理, 具有全面補充營養, 調理、緩解疾病以及養顏的綜合功能, 是最接近人體營養成分配比的生命體。 它屬風媒花粉, 為人工採集, 花源單一、品質純淨、成分穩定、無農藥殘留物、不含動物激素, 堪稱“花粉之王”。

在古代, 松花粉不僅可以“療病”, 被稱為“益壽粉”, 民間將其作為食品食用的歷史也很久遠。 迄今, 一些傳統食物中仍使用和添加松花粉, 製成松花糕、松花團子、松花酒等。 據資料介紹, 浙江舟山地區在每年四月,

當地居民自製的糕團和飲食店裡出售的糕點外面均粘滿了黃色的松花粉, 食用松花粉在當地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雲南地區食用松花粉的歷史同樣久遠, 通海、大理、騰沖的松花糕是彝、白、回、漢各民族傳統的蒸制食品。 彝族、回族等地區的寺廟, 每年都舉辦一天松花會, 出售各種風味獨特的松花粉和松花粉食品, 是國內稀有的花粉集市。

松花粉在歷史中的應用雖然一般是作為藥材使用, 如今, 松花粉已被大眾廣泛應用, 因為它所具有的保健功效, 人們逐漸認識它的重要性。 它是自然賦于人們天然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