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傷寒論》中的“半表半里”

《傷寒論》, 是一部闡述外感及其雜病治療規律的專著。 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 在流傳的過程中, 經后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

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 今天我們來講講《傷寒論》中的“半表半里”。

對于半表半里是誰先提出、最早見于何處?歷來爭議不斷, 多數人認為是成無己先提出, 理由是《傷寒論》記載是“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 而成無己才明確提出“半表半里”。 即“半在里半在外”, 和“半表半里”不是同一詞義。 但也有的人提出成無己所稱半表半里是錯誤的:“張仲景本無半表半里證之說, 《傷寒論》第148條有‘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一句, 成無己《注解傷寒論》提出了半表半里一語, 實為誤解。 ”松岡的考證結論明確指出:“東洋醫學將外和表, 經常作為具有同樣意義的詞語被使用, 而且‘內’、‘中’、‘里’亦同樣被看作同義詞。 文獻表明, 主持校正的林億等,

幾乎不加區別地將此類詞語皆作為同義詞處理。 ”因此, 松岡的考證說明了《傷寒論》第148條所記載的“半在里半在外也”即是半表半里之意, 即半表半里最初出現于《傷寒論》。 當然, 半表半里是否出現于《傷寒論》更要看《傷寒論》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