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動作,讓你的背闊訓練更完整!
背部,
一直是區分健身新手和健身進階者的一道坎。
很多朋友最初開始入健身的坑,
大多都是因為看到翹臀美臀,
或者是方正有型還有溝的胸肌↓
但基本上沒有多少人,
是因為一眼相中了那寬闊有力的背部……
但是, 當你真的入了健身的門, 你才會真正意識到:背部, 到底有多重要!
不僅是你身姿開闊完美的關鍵;
更是保證你健康體型體態的重點!
上回咱們介紹了背部最簡單、也最大塊的那塊肌肉——背闊肌的入門訓練→練會這兒,
你不再是健身新手!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 則是讓你的背闊訓練事半功倍的兩個訓練要點:
如何正確啟動背闊肌?
如何正確拉伸背闊肌?
1/如何高效啟動背闊肌?
為什麼訓前要熱身?
訓練前進行充分的熱身, 可以改善肌肉粘彈性、降低肌肉粘滯性、增加關節最大活動角度→更有利於提升肌肉力量輸出, 提高運動表現!
有效的熱身標準,
應該是目標肌群得到充分活動;同理背闊肌訓練前的熱身標準,
也就是充分活動背闊肌。
大家知道,
背闊肌最主要的生理作用,
是運動肱骨,
內收&伸展肩關節↓
所以有肩關節內收和伸展過程的動作,
比如高位下拉、比如引體向上,
都能高效訓練背闊肌↓
但是,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個背闊肌高效啟動動作,
並不是小重量的高位下拉……
引體向上就不用想著用來啟動背闊肌了,
而是下面這個很多童鞋不熟悉,
甚至沒怎麼見過的動作——單臂側屈內拉!
最強背闊啟動動作:單臂側屈內拉!
動作描述:
坐姿, 側向拉索器械, 保持核心繃緊, 單側上舉拉著拉索, 手臂朝向斜前方;
背闊肌發力收縮, 帶動肱骨內收&屈肘下拉至身體側方, 下拉過程中, 脊柱朝訓練側側屈, 動作底端停留2-3秒, 感受背闊肌的充分被擠壓;
緩慢伸展背闊肌, 至動作最高點, 感受背闊肌的充分被拉伸;
交替手臂,
重複。
動作要點:
整個過程中, 都注意保持背闊肌的發力緊張感;
訓練重量不宜過大,
動作過程保持節奏和肌肉張力。
單臂側屈內拉, 最大的特點在於:動作過程中除了肩關節的內收和伸展,
而背闊肌除了負責肩關節內收&伸展,
另外一個主要生理作用,
就是在腰椎側屈過程中,
起著協同作用①。
也就是說,
側屈下拉這個動作,
更符合背闊肌自身的生理作用,
所以可以更好地啟動並啟動它
另外,
單臂側屈下拉的過程中,
由於存在一個脊柱側屈的過程,
背闊肌從被拉伸到自主收縮,
活動範圍更大,
可以更好的活動開背闊肌,
熱身效果自然也更好;
單臂動作由於提供了更大範圍的移動,
還能動員到更多的相關運動單位→更好地建立神經與肌肉的聯繫→更好的募集肌肉單元同時預防受傷!
所以日常訓練中, 先用單臂側屈內拉進行背闊肌的充分熱身,
單臂側屈內拉, 可以用於正式訓練嗎?
有童鞋可能問:既然側屈內拉對背闊啟動效果那麼好, 那正式訓練中, 為什麼不採用這個動作呢?
答案很簡單:
因為背闊肌是一塊很大很有力量的肌肉, 想高效訓練它, 你必須採用大重量;
但如果你採用大重量做側屈下拉,
對脊柱的壓力一下就大了,
很容易受傷。
在為一次高效訓練,
和受傷後再也不能訓練面前,
我們當然選擇安全第一咯
這就和彈力帶側向行走,
是很好的臀部啟動動作,
但訓練重量太小,
對臀部圍度和力量的增長,
並沒有太大作用,
其實是一個道理→練臀怕粗腿?先做這個動作啟動臀部!
2/如何正確拉伸背闊肌
為什麼訓後要拉伸?
研究發現, 當肌肉被動拉伸時, 可以增加肌肉協同性, 使其處於一種極易增長的狀態, 更好地促進目標肌群的圍度和力量增長。
有效的拉伸標準,
是讓目標肌群得到充分伸展;所以下面介紹幾個能充分伸展背闊肌的拉伸動作↓
背闊拉伸Ⅰ:站姿側屈拉伸
如果覺得身體柔韌性比較差,
單靠自己做不到側屈的,
可以雙手拽在牆面上,
依靠外力更好的完成單側背闊肌的拉伸↓
背闊拉伸Ⅱ:跪姿伏地拉伸
跪姿伏地拉伸,
也是一個經典的瑜伽動作,
可以高效拉伸整個背部肌群,
還有利於放鬆平時比較緊張的肩胛部位。
沒有瑜伽墊不想趴在地上做的,
也可以對牆做下壓式的背部拉伸↓
其它背闊拉伸動作:跪姿伏地拉伸
另外, 健身房訓練的童鞋, 也可以在背闊訓練後, 直接依靠高位下拉器械或引體向上橫杆, 把整個人掛起來, 讓背闊肌充分被拉伸↓
大家發現沒,
其實所有把手臂高舉過頭頂,
盡可能地向上拉伸軀幹的動作,
都可以讓背闊肌被高效拉伸到。
總結一下:
正確的背闊訓練,
搭配訓前熱身&訓後拉伸,
讓你的背闊訓練,
真正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①Bhatt, C. R., Prajapati, B., Patil, D. S., Patel, V. D., Singh, B. G., & Mehta, C. D. (2013). Variation in the insertion of the latissimus dorsi & its clinical importanc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10(1), 25-28.
② Jeff nippard:Training cues to target the l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