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紫楠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浙江中藥資源名錄》

【拼音名】Zǐ Nán

【別名】紫金楠、金心楠、金絲楠(《中國樹木分類學》), 楠木(《浙江中藥資源名錄》), 枇杷木、小葉嫩蒲柴(《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樟科植物紫楠的樹皮及枝葉。

【原形態】

常綠喬木, 高達16米。 幼枝和幼葉密生褐色絨毛。 單葉互生, 革質, 倒披針形或倒卵形, 長8~24釐米, 寬4~9釐米, 先端短尾尖, 偶為漸尖, 基部楔形, 上面綠色, 幼時脈上有細毛, 後漸脫落, 下麵灰綠色, 脈上密被棕色細毛, 網狀脈凸起。 圓錐花序腋生, 密被淡棕色絨毛;花兩性;花被6裂, 長約3毫米, 兩面有毛;能育雄蕊9, 花藥4室, 第三輪雄蕊外向瓣裂。

核果卵圓形, 長約8毫米, 基部為宿存的杯狀花被管所包被;果柄有絨毛。 花期5~6月。 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紫楠根)亦供藥用, 另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陰濕山谷雜木林中。 分佈長江流域以南及西南各地。

【性味】《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葉:性微溫, 味辛。

【功能主治】

①《浙江中藥資源名錄》:煎湯洗轉筋及足腫。

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葉:暖胃順氣。

【附方】治水濕腳氣浮腫, 氣逆腹脹:紫楠葉一兩, 石菖蒲根、飯消扭(薔薇科蓬蘽)、寒扭(薔薇科高粱泡)根各五至六錢, 老薑三片。 水煎, 每日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