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經常吐血是什麼病?

導致吐血的原因很多, 比如現在很多人喜歡喝酒, 如果一不小心喝了太多酒的話, 就會出現噁心嘔吐症狀, 嚴重的醉酒還可能會導致胃出血, 這時候嘴裡就會吐出血來, 除此之外, 如果一個人經常吐血的話, 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去檢查, 最常見的病因是下列這些。

經常吐血是什麼病?

吐血可以是上消化道出血, 也可以是支氣管擴張的咯血。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主要有4種, 最常見為胃十二指腸潰瘍, 約有50%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是由胃十二指腸潰瘍所引起。 肝硬化導致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約占25%。 大量喝酒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激素(如強的松)或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等)易引起胃十二指腸粘膜糜爛, 誘發胃十二指腸潰瘍, 併發上消化道出血。 另外, 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疾病。 對於有上消化道出血且年齡偏大的中老年人,

特別是伴有慢性貧血的胃病患者應警惕胃癌的可能性。 一般說來, 青年人的上消化道出血多為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中老年人除了胃十二指腸潰瘍外, 還應考慮胃癌因素。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主要症狀為吐血和解黑便。

出血量多、急, 可表現為吐血;出血量少、慢, 則以解黑便為主。 有吐血的病人在嘔血之後的數天之內解黑便。 吐血的顏色可由出血量、出血的速度和在胃內停留的時間不同而表現為咖啡色、暗紅色或鮮紅色。 吐血之前往往有噁心和上腹部(俗稱心窩)不適感。 吐血較多, 且伴有較重的休克症狀, 如頭暈、心慌、煩渴、出冷汗、暈厥, 屬上消化道大出血, 病情較危重。

對於反復發作胃十二指腸潰瘍或有併發出血者, 除了根治胃幽門螺桿菌外, 維持治療是防止復發的一項重要治療措施。 這種維持治療以H2受體拮抗劑(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為主, 目前比較多採用標準劑量的半量於睡前頓服。 維持治療時間長短應根據病情決定,

短者3-6個月, 長者1、2年, 或者更長時間。

咯血是指喉頭以下的呼吸道出血, 經口腔咯出。 咯血一般伴有咳嗽動作。 痰中帶血或大口咯血都叫咯血。 大咯血病人有時可因血塊堵塞氣管而引起窒息。

咯血時先喉頭發癢, 自覺有腥味, 之後血隨咳嗽而出, 常與痰液混合,

顏色是粉紅色或鮮紅色, 有時帶泡沫。 小量出血與咳嗽咳痰同時出現, 即痰中帶血。 而大咯血多發生在支氣管壁血管破裂時有大量鮮紅色血突然咯出, 最多可達200~300毫升, 病人恐懼甚至昏倒。 咯血和嘔血都是從口腔吐出來, 有時容易混淆, 但二者的處理方法不完全一致, 應加以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