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獅子草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Shī Zi Cǎo

【別名】九頭獅子草、滇香菜菜、小疙瘩、四棱草、血劍草小鐵牛、疙瘩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不育紅的根莖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bdosia yuennanensis(Hand.Mazz.)Hara[Plectranthus yuennanensis Hand.Mazz.]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不育紅, 多年生草本, 高30-70cm。 根莖木質, 塊莖狀, 具紅色的芽眼, 其上生出一或多莖。 通常不分枝, 四棱形;被白色糖秕狀短柔毛及混生的具節柔毛。 葉對生, 狹或闊卵形, 長2.5-6cm, 寬1.4-3.8cm, 先端銳尖稀鈍, 基部楔形, 無柄, 或漸狹成具翅的假柄, 邊緣具圓齒, 上面密被或疏被糙伏毛, 下面密被紫色腺點, 尤其是脈上有糖秕短硬毛。 圓錐花序頂生,

有時側生, 長7-34cm, 被腺短柔毛, 上聚傘花序組成;最下中的苞葉葉狀, 向下漸小, 上部的披針形或三角形, 長2-3mm, 全緣;苞片狹披針形或線形, 遠較長3-13mm的絲狀花梗為短;花萼小, 鐘形, 被紅色腺點及短柔毛, 萼齒5, 略短於萼筒, 二唇形, 後3齒小, 前2齒較大, 但均為闊卵形, 果時花萼長至5mm;花冠長4-5mm, 冠筒淡黃色或白色, 直, 略超過花萼, 基部直徑約1.5mm, 向上增寬, 冠簷二唇形, 上唇黑紫色或深紫畿色, 長約與冠筒相等, 具4圓裂, 裂片卵形, 極外反, 下唇淡黃色, 具紫色斑點, 與上唇近等長, 狹卵形, 伸展, 扁平;在雄蕊退化的雌性花中雄蕊內藏於下唇中兩性花中則雄蕊與雌蕊一樣長長地伸出。 小堅果小, 卵形, 略扁, 深褐色。 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松林下或草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雲南。

【化學成份】葉含獅子草素甲、乙、丙(rabyuennaneA、B、C), 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 熊果酸(ursolic acid0, 山楂酸(crataegolic acid), 豆甾醇(stigmasterol)和β-穀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味辛;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活血通經;解毒消腫。 主感冒;風濕骨痛;偏癱;食積;脘痛;痢疾;黃疸;痛經;經閉;崩漏;瘰鬁;梅毒;瘡瘍;單板機疹;風疹;疥癩;跌打損傷;狂犬;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5g;或研末;或泡酒。 外用:適量, 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