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大姨媽真的會傳染嗎

對經期同步, 女同胞們都不陌生。 在室友、姐妹、母女甚至是同事之間, 或許不少人還有過經期同步的“親身經歷”。 別輕信“親身經歷”,

在科學界, “經期同步”存在的證據薄弱, 而對它的質疑不斷, 是否存在至今沒有定論。

親密關係讓大姨媽同步?

1971年心理學家McClintock在著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了自己的研究, 稱同屋居住的女性會出現月經週期趨近的現象 。 她選取了一所女子大學裡的135名住校生作為研究物件, 將她們分為室友組, 密友組, 和隨機組。 在親密相處半年之後, McClintock對她們的月經來潮日(即月經的第一天)進行分組統計, 發現室友組和密友組的來潮日間隔從7-10天變為3-7天, 週期出現趨近。 而作為對照的隨機組來潮日間隔則分別為6-14天和5-15天, 基本保持不變。 基於其他哺乳動物中存在的類似現象, 比如老鼠的“Whitten效應”(雄性老鼠釋放的費洛蒙可使雌性老鼠發情期同步),

McClintock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費洛蒙。

這一研究結果引發了大規模的討論, 這種月經週期趨近的現象也被稱為“McClintock效應”。 在後來的幾十年間又有很多科學家對這種現象進行了研究, 其中不少人都得到了與“McClintock效應”相符的結果, 研究範圍覆蓋姐妹、同事甚至同性戀夫妻等。 這些研究採用的方法也基本參照McClintock當年的做法, 即在一段時間內對女性來潮日之差進行統計。

儘管有不少研究結果昭示“McClintock效應”的正確性, 但同時也有一些研究顯示並不存在明顯的經期同步現象, 加上多年以來對於它的成因一直無法確證、後續對研究方法的指摘、進化意義的不明, 都給“McClintock效應”的正確性打上了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