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熱息痛也叫必理通或者是泰諾,
具有解熱鎮痛等作用。
在解熱方面功能跟阿司匹林類似,
鎮痛的作用比較弱,
屬於非抗炎解熱鎮痛藥。
在患上感冒、牙疼的時候可以採用撲熱息痛進行治療。
不過,
畢竟是藥物,
我們要對撲熱息痛說明書熟知,
保證正確用藥才能確保最好的療效。
物理特性從乙醇中得棱柱體結晶。
熔點169-171℃,
相對密度1.293(21/4℃)。
能溶於乙醇、丙酮和熱水,
難溶于水,
不溶於石油醚及苯。
無氣味,
味苦。
飽和水溶液pH值5.5-6.5。
製備方法該品為對氨基酚乙醯化而得。
方法1:將對氨基酚加入稀乙酸中,
再加入冰醋酸,
升溫至150℃反應7h,
加入乙酐,
再反應2h,
檢查終點,
合格後冷卻至25℃以下,
甩濾,
水洗至無乙酸味,
甩幹,
得粗品。
方法2:將對氨基酚、冰醋酸及含酸50%以上的酸母液一起蒸餾,
蒸出稀酸的速度為每小時餾出總量的十分之一,
待內溫升至130℃以上,
取樣檢查對氨基酚殘留量低於2.5%,
加入稀酸(含量50%以上),
冷卻結晶。
甩濾,
先用少量稀酸洗滌,
再用大量水洗至濾液接近無色,
得粗品。
方法1的收率為90%,
方法2的收率為90-95%。
精製方法:將水加熱至近沸時投入粗品。
升溫至全溶,
加入用水浸泡過的活性炭,
用稀乙酸調節至pH=4.2-4.6,
沸騰10min。
壓濾,
濾液加少量重亞硫酸鈉。
冷卻至20℃以下,
析出結晶。
甩濾,
水洗,
乾燥得原料藥撲熱息痛成品。
其他的生產方法還有:(1)在冰醋酸中用鋅還原對硝基苯酚,
同時乙醯化得到對乙醯氨基酚;(2)將對羥基苯乙酮生成的腙,
置於硫酸酸性溶液中,
加入亞硝酸鈉,
轉位生成對乙醯氨基酚。
藥物藥理藥效學本品為乙醯苯胺類解熱鎮痛藥。
通過抑制環氧化酶,
選擇性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前列腺素的合成,
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出汗而達到解熱的作用,
其解熱作用強度與阿司匹林相似;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釋放,
提高痛閾而起到鎮痛作用,
屬於外周性鎮痛藥,
作用較阿司匹林弱,
僅對輕、中度疼痛有效。
本品無明顯抗炎作用。
藥動學口服後自胃腸道吸收迅速、完全( 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後服藥可能降低吸收),
吸收後在體液中分佈均勻,
約有 25%與血漿蛋白結合。
小量時(血藥濃度<60μg l)與蛋白結合不明顯,="" 大量或中毒量則結合率較高,="" 可達43%。
該品90~95%在肝臟代謝,
主要與葡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結合。
中間代謝產物對肝臟有毒性作用。
半衰期β一般為1~4小時(平均2小時),="" 腎功能不全時不變,但在某些肝臟疾患者可能延長,="" 老年人和新生兒可有所延長,="" 小兒則有所縮短。
口服後0.5~2小時血藥濃度可達峰值,="" 劑量在650mg="" 以下時血藥濃度為5~20μg/ml,="" 作用持續時間為3~4小時。
="" 哺乳期間婦女服用該品650mg,1~2小時報乳汁中濃度為10~15μg/ml;="" 半衰期β為1.35~3.5小時。
該品主要以與葡糖醛酸結合的形式從腎臟排泄,
24="" 小時內約有3%以原形隨尿排出。
適應症狀適用於緩解輕度至中度疼痛,
如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關節痛、神經痛以及偏頭痛、痛經等。
該品因僅能緩解症狀,
消炎作用無或極微,
不能消除關節炎引起的紅、腫、活動障礙,
故不能用以代替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治療各種類型關節炎。
但該品可用於對阿司匹林過敏、不耐受或不適於應用阿司匹林的病例,
如水痘、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包括應用抗凝治療的病例),
以及消化性潰瘍、胃炎等。
應用該品時必要時還須同時應用其他療法解除疼痛或發熱的原因。
="">60μg>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口服。
一次 0.3—0.6g,
每 4小時 1次,
或每日 4次;一日量不宜超過 2g,
療程為退熱一般不超過 3天,
為鎮痛不宜超過 10天。
2.小兒常用量口服。
按體重每次 10—15mg/kg或按體表面積每天 1.5g/平方米,
分次服,
每4—6小時 1次;12歲以下小兒每 24小時不超過 5次量,
療程不超過 5天。
毒副作用白加黑、帕爾克、泰諾感冒片、感冒靈、去痛片等均含撲熱息痛,
劑量約120—500毫克不等。
但臨床的廣泛應用,
出現了一些毒副反應,
須引起大家的警惕。
1、肝臟的毒副反應:長期服用或過量服用均可引起肝細胞壞死。撲熱息痛引起肝細胞壞死是其直接對肝細胞的作用,可能是過量服用撲熱息痛致使體內生成一種毒性代謝產物,當積存達到一定量時,造成肝臟谷胱甘肽耗竭,使肝臟解毒能力大大下降,毒性代謝產物破壞肝細胞,產生細胞變性和壞死。由於過量撲熱息痛所致急性肝小葉中心性壞死,進展迅速者可發生暴發性肝功能衰竭並引起死亡。2、腎臟的毒副反應:過量撲熱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謝產物同樣可損害腎臟,造成腎細胞壞死,特別是合用水楊酸鈉或咖啡因時,更易損傷腎臟。3、血液系統的毒副反應:長期過量撲熱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謝產物可直接作用於骨髓造血系統,構成破壞,還可能誘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白血病。4、神經系統的毒副反應:如果小兒過量服用撲熱息痛,還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中毒症狀,主要出現大腦損害、神經功能減退、陷入昏迷等。少見,如發生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服用。注意事項·過量服用立即請醫生診治。·不得與其它含對乙醯氨基酚的藥物同時服用。·如果出現嚴重的咽喉疼痛,並伴有發熱、頭痛皮診噁心或嘔吐,應請醫生診治。·服藥期間避免飲用含酒精飲料,飲酒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該品和其它止痛藥。在以下幾種情況服用撲熱息痛會引起肝臟損害(1)過量服用。(2)長時間大劑量服用。(3)飲酒或飲用含酒精的飲料。(4)肝臟疾病患者小劑量服用也會損傷肝臟。(5)將它與其他含有撲熱息痛的頭痛、感冒藥以及別的藥物混合服用。美國研究人員對300例嚴重肝功能衰竭病人所作的調查表明,其中38%的病例與服用撲熱息痛有關。而在另一組307名遭受嚴重肝臟損害的成年病人中,發現有35%的病例與撲熱息痛有關。在這些病例中,大多屬於意外,是由於不注意所致。 [2]含撲熱息痛的感冒藥白加黑、新康泰克、日夜百服甯、感康、快克、泰諾、感冒靈、帕爾克常用感冒藥等均含撲熱息痛,這些藥最好不要同時吃。此外,阿司匹林、止痛片、撲熱息痛與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也具有腎臟毒性。孕婦需慎用撲熱息痛美國科學家通過對9000名母親進行的跟蹤調查發現,母親在懷孕後期服用大量撲熱息痛,生下來的嬰兒患有哮喘病的幾率要高得多。科學家發現,如果母親在懷孕後期每天或幾乎每天都服用撲熱息痛,等到孩子長到三歲時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得上哮喘。但是,科學家同時指出,相對于阿斯匹林而言,撲熱息痛仍然是孕期婦女更好的選擇,當孕婦發現自己必須服用撲熱息痛時可以每週僅吃兩次,而且藥量不能超過醫生藥方上規定的劑量,這樣就可以將藥物對嬰兒產生的不良影響減少到最小。
1、肝臟的毒副反應:長期服用或過量服用均可引起肝細胞壞死。撲熱息痛引起肝細胞壞死是其直接對肝細胞的作用,可能是過量服用撲熱息痛致使體內生成一種毒性代謝產物,當積存達到一定量時,造成肝臟谷胱甘肽耗竭,使肝臟解毒能力大大下降,毒性代謝產物破壞肝細胞,產生細胞變性和壞死。由於過量撲熱息痛所致急性肝小葉中心性壞死,進展迅速者可發生暴發性肝功能衰竭並引起死亡。2、腎臟的毒副反應:過量撲熱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謝產物同樣可損害腎臟,造成腎細胞壞死,特別是合用水楊酸鈉或咖啡因時,更易損傷腎臟。3、血液系統的毒副反應:長期過量撲熱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謝產物可直接作用於骨髓造血系統,構成破壞,還可能誘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白血病。4、神經系統的毒副反應:如果小兒過量服用撲熱息痛,還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中毒症狀,主要出現大腦損害、神經功能減退、陷入昏迷等。少見,如發生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服用。注意事項·過量服用立即請醫生診治。·不得與其它含對乙醯氨基酚的藥物同時服用。·如果出現嚴重的咽喉疼痛,並伴有發熱、頭痛皮診噁心或嘔吐,應請醫生診治。·服藥期間避免飲用含酒精飲料,飲酒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該品和其它止痛藥。在以下幾種情況服用撲熱息痛會引起肝臟損害(1)過量服用。(2)長時間大劑量服用。(3)飲酒或飲用含酒精的飲料。(4)肝臟疾病患者小劑量服用也會損傷肝臟。(5)將它與其他含有撲熱息痛的頭痛、感冒藥以及別的藥物混合服用。美國研究人員對300例嚴重肝功能衰竭病人所作的調查表明,其中38%的病例與服用撲熱息痛有關。而在另一組307名遭受嚴重肝臟損害的成年病人中,發現有35%的病例與撲熱息痛有關。在這些病例中,大多屬於意外,是由於不注意所致。 [2]含撲熱息痛的感冒藥白加黑、新康泰克、日夜百服甯、感康、快克、泰諾、感冒靈、帕爾克常用感冒藥等均含撲熱息痛,這些藥最好不要同時吃。此外,阿司匹林、止痛片、撲熱息痛與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也具有腎臟毒性。孕婦需慎用撲熱息痛美國科學家通過對9000名母親進行的跟蹤調查發現,母親在懷孕後期服用大量撲熱息痛,生下來的嬰兒患有哮喘病的幾率要高得多。科學家發現,如果母親在懷孕後期每天或幾乎每天都服用撲熱息痛,等到孩子長到三歲時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得上哮喘。但是,科學家同時指出,相對于阿斯匹林而言,撲熱息痛仍然是孕期婦女更好的選擇,當孕婦發現自己必須服用撲熱息痛時可以每週僅吃兩次,而且藥量不能超過醫生藥方上規定的劑量,這樣就可以將藥物對嬰兒產生的不良影響減少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