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胃潰瘍 當心同病不同症
胃潰瘍是我國人群中常見病、多發病之一。 作為消化性潰瘍中的常見類型, 胃潰瘍的地理分佈大致有北方向南方升高趨勢,
潰瘍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潰瘍病屬於祖國醫學的“胃脘痛“、“肝胃氣痛“、“心痛“、“吞酸“等範疇。 民間多稱為“心口痛“、“胃氣痛“、“胃痛“、“饑飽癆“等。
通常人們總是把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稱之為“胃病”或潰瘍病。 主要是它們臨床表現極其相似。 只要我們認真觀察, 可以發現它們的臨床表現還是有所不同的。 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同之處:
(1)季節性:胃潰瘍無季節性發病傾向, 而十二指腸潰瘍有季節性發病傾向, 好發於秋末冬初。
(2)疼痛部位:胃潰瘍疼痛多位於劍突下正中或偏左, 而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多位於上腹正中或略偏右。
(3)疼痛規律:胃潰瘍疼痛多於餐後半小時至2小時出現, 持續1~2小時, 在下次進餐前疼痛已消失, 即所謂“餐後癰”。 而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多於餐後3~4小時出現, 持續至下次進餐, 進食後疼痛可減輕或緩解, 故叫“空腹痛”, 有的也可在夜間出現疼痛, 又叫“夜間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