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2018出伏從哪天算起 出伏怎麼算

2018出伏從哪天算起

2018出伏從8月26日算起, 也就是今天。

8月26日, 今年為期40天的“三伏天”將落下帷幕。 出伏後氣候乾燥, 人體很容易患上“秋燥”, 同時, 天氣由熱轉涼, 很多人也容易感到疲乏, 也就是民間百姓常說的“秋乏”。 專家提醒說, 出伏後, 公眾養生保健的重點在於合理飲食, 調整睡眠, 這樣既能防“秋燥”, 還能解“秋乏”。

今年的“三伏天”, 7月17日交“初伏”, 7月27日交“中伏”, 8月16日交“末伏”, 共計40天。

出伏後, 白天熱, 早晚涼, 晝夜溫差加大, 氣候趨於乾燥。 在這樣的天氣裡, 人的皮膚很容易變得緊繃, 甚至起皮脫屑, 嘴唇乾燥, 嗓子發幹, 民間稱之為“秋燥”。

對付“秋燥”要多吃粥、多喝水, 尤其是蜂蜜水。 多食清心潤燥的食物, 如銀耳、百合、梨、葡萄、香蕉、紅薯、菠菜、番茄、芹菜等。 同時, 睡好子午覺。

盛夏時節, 由於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以及胃腸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和神經負擔增加, 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適的環境調節,

人體過度消耗能量。 到了秋季, 人體出汗減少, 體熱產生和散發以及水鹽代謝逐漸恢復到原有的平衡狀態, 人體進入一個生理休整階段, 機體於是出現疲憊感, 產生“秋乏”。 人往往會變得懶洋洋的, 無精打采, 哈欠連天。

出伏怎麼算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

宜伏不宜動。 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 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 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 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文言講, 伏即為潛伏的意思。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 在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 而不為人知。 如暑邪不除, 到了秋天, 火邪克金, 而傷肺氣, 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 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 而進入冬季以後, 這些病會反復發作, “……秋為痃瘧, 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 ”

出伏養生的注意事項

出伏後要防寒

出伏之後, 雖然短期內氣溫不會降得太低, 但是比起之前的高溫, 氣溫仍有所下降, 尤其是早晚比較涼快。 三伏天習慣了空調的陪伴, 但是出伏之後, 使用空調要十分注意。

專家指出, 出伏後儘量不要在夜晚睡覺時開空調, 即使要開最好定時, 以免半夜時空調的陰氣與外界的寒氣入侵人體內臟、經絡和骨關節, 引起感冒、腹瀉、頸肩腰腿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早晚外出也不要在穿短褲背心之類的太清涼的衣服, 最好隨身攜帶薄外套或圍巾披肩, 防止受風。

出伏要防燥

出伏之後, 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 氣候逐漸乾燥, 這個時候飲食也要適當調整, 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避免燥邪傷害。 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海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

韭菜、蔥、薑等辛辣的食物以及羊肉、狗肉、麻雀等性熱之物最好少吃。 西瓜、冰淇淋等寒涼食物也要減少, 以免損傷脾胃。 當然, 預防秋燥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多喝水, 晚上喝點蜂蜜水, 有助於潤肺祛燥, 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出伏要進補

出伏之後, 天氣逐漸涼爽, 人的食欲也逐漸恢復,

專家指出, 此時正是人們進補的好時機, 既可以彌補“苦夏”後身體的損失, 又可以為入冬抗寒作準備。

但是秋季進補不宜過食葷腥油膩食物, 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導致肥胖等。 秋季進補還是要以滋陰潤燥、養胃健脾的食物為主, 注意葷素搭配, 營養全面, 切忌暴飲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