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糖友運動有了執行標準

近日, 美國糖尿病協會在權威期刊《糖尿病護理》上發表了有關糖尿病患者運動方式的聲明。 聲明指出, 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於糖友的血糖管理和總體健康至關重要。

本報特邀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副院長、內分泌代謝科主任沈潔教授來為廣大糖友解讀這一聲明。

打斷久坐利於控糖

沈潔教授表示, 所有糖友都應減少每日久坐時間。 在不運動的時候, 建議每30分鐘就起身做些輕微活動, 打斷久坐, 這對控糖十分有益。

大多數成年糖友每週需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高強度體力活動, 每週至少3天, 兩次活動間隔不能超過2天。 對於較年輕、體能較好者, 推薦嘗試短時間(每週最少75分鐘)高強度間歇運動。 每週可進行兩三次耐力運動, 包括步行、慢跑、游泳及太極拳等。

聲明還鼓勵兒童或青少年糖友每天至少進行60分鐘的中高強度有氧運動, 每週至少3次高強度的肌肉伸展運動以及強化骨骼運動,

如步行、跑步、上下樓梯等都可強化骨骼組織。

至於老年糖友, 聲明推薦選擇瑜伽、太極等柔韌性鍛煉, 或平板運動、靠牆蹲馬步、俯臥燕飛等平衡運動, 每週兩三次即可。

聲明提到, 1型糖友同樣能從體力活動中獲益。 需要注意, 運動中及運動後, 應補充碳水化合物, 必要時減少胰島素用量, 並加強血糖監測。

對於“糖媽媽”或有妊娠糖尿病風險的女性, 建議每天進行20~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包括:身體肥胖或超重、35歲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尿常規檢查經常出現空腹尿糖陽性等。

有併發症, 注意運動方法

即使是有併發症的糖友, 運動的益處也顯而易見。

例如, 伴有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在進行足部護理的基礎上做些體力活動, 可預防和避免潰瘍、截肢。 沈潔教授補充, 有併發症者應選擇有支撐的運動(如圖), 特別是骨質疏鬆患者, 這類運動可防止跌倒。 另外, 有糖尿病足風險者需避免長期徒步走, 防止磨損皮膚產生破口。

部分併發症較為嚴重的糖友在運動方面也有一定禁忌。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不宜進行劇烈的有氧或耐力運動。 此外, 血糖過高(16.7毫摩爾/升以上)或過低(3.9毫摩爾/升以下)都不適合運動, 應先積極控糖, 待血糖恢復平穩後再運動。 糖尿病足患者需要制動。

避免運動相關風險

運動中最常見的風險就是低血糖。 結合聲明中的建議, 沈潔教授特意分享了幾個預防運動中出現低血糖的小竅門:

1.儘量避免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作用最強時運動,

如在短效胰島素注射後0.5~l小時左右, 應減少運動量;2.在運動前後各測一次血糖便可及時發現低血糖, 並瞭解哪種運動、多大運動量會導致低血糖的發生;3.運動儘量安排在吃完飯1小時後進行, 此時血糖較高, 不易發生低血糖;4.儘量避免在大腿等運動時活動劇烈的部位注射胰島素, 可選擇腹部注射;5.儘量不空腹運動, 如果血糖小於6.6毫摩爾/升, 最好在運動前吃點東西, 吃完10分鐘後再熱身。 運動量較大且持續較久時, 應在運動前或運動中適當加餐, 必要時運動後也可增加進食。

聲明還建議, 不推薦糖友參與可誘發高血糖或增加血酮水準的運動,

如激烈的比賽等。 老年糖友, 或存在自主神經病變、心血管併發症或肺病者, 應避免在炎熱、潮濕天氣進行戶外運動, 以預防與熱相關的疾病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