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寶寶入園後乖乖吃飯?營養師媽媽教你 3 招 !
面對孩子只愛零食不愛吃飯的情況, 爸媽該怎麼做, 才能幫助讓他乖乖吃飯, 及早適應幼稚園生活呢?今天請李靚莉老師教大家 3 招。 孩子還沒上學的寶媽們, 也快來學學。
不盲目排斥零食, 要選對零食零食能不能吃?當然能!
1 歲以後的寶寶就應當是三餐兩點的飲食模式。 其中「兩點」就可以是零食。 因此零食對於寶寶來說, 不僅是應該要有的, 還要特別講究。
給寶寶準備零食的原則是:天然、清淡、有營養。
天然, 是指儘量選擇自然的食材, 比如一些新鮮的蔬果或乳製品。
清淡, 是指調味品含量要低, 儘量不含有食品添加劑。
有營養, 指在選擇零食時, 要注意觀察營養成分和配料表。 選擇配料裡蛋白質、維生素和鈣含量高的。
不過,
零食雖然可以吃,
但不該誤了正餐。
父母該如何讓寶寶愛上吃飯,
養成規律的就餐習慣呢?
要讓孩子養成規律就餐的習慣,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進餐時間表, 讓孩子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
孩子進餐時間和活動時間區要分開, 明確吃飯、吃零食、喝奶和活動的時間, 並堅持執行。
不要因為有時孩子不好好吃飯,
![](/uploads/20170526/35/35800716E266w1h1.jpeg)
制定時間表也能幫助孩子提前適應幼稚園的日程, 幫助孩子養成規律進餐的習慣。
對父母來說, 應該根據孩子年齡的大小、運動量的多少制定合理的作息和進餐時間。
1、一歲後, 寶寶以三餐兩點為主, 飲奶為輔, 此時三餐應當和家長一同就餐。
兩點則根據寶寶的活動量大小進行種類、數量上調整, 但給予零食的時間點應該是固定的, 不能孩子「餓了」就給, 想吃就喂。
2、上幼稚園前幾個月及上學後的週末, 可以參考孩子在幼稚園的作息, 提供就餐的時間表。 幾點吃飯, 幾點吃點心, 幾點活動, 幾點睡覺等等。
説明孩子強化在幼稚園的作息方式, 可千萬別有「補償」心理, 把零食都放在週末一次性「發放」了。
讓孩子明白, 如果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飯,
就餐時間表的根本目的, 是讓孩子明白零食和正餐的區別:零食是輔助, 好好吃飯是正道。
養成寶寶獨立就餐的習慣在幼稚園, 孩子要獨立就餐, 家長應該儘早就培養他這個良好的習慣, 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獨立就餐環境, 不要等孩子上學了哭鬧不肯吃飯才著急。
1、添加輔食後, 8~9 個月齡的寶寶開始有興趣自己抓握食物了。
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手指食物, 培養抓取食物和放入嘴裡的能力。 不要怕寶寶自己吃飯把衣服、桌子、地板弄髒。 越早獨立就餐的寶寶, 挑食偏食的可能性越小。
2、一歲後, 就能嘗試著讓寶寶自己用勺子吃飯啦!
可以提供寶寶的專用餐具。 從一開始用小手胡亂抓取,到之後用小勺子一口一口往嘴裡送食,獨立就餐的能力就是這麼慢慢養成的。
當然,如果你的寶寶進入幼稚園時還不會獨立吃飯,也不要太過擔心。
在幼稚園這種集體生活的環境下,寶寶看到其他同學自己吃飯也會去模仿,畢竟同齡人的感染力是最強的。
第三招 合理加餐不可少
有時候餐與餐之間,孩子餓了怎麼辦呢?
幼稚園裡通常會在早上給孩子牛奶、小餅乾等食物來加餐。
幼稚園放學比較早,離晚飯還有一段時間,這時,父母也可以選擇一些加餐食品,既能給孩子補充營養,又不會讓影響到正餐。
健康的零食可以選擇諸如牛奶、優酪乳、水果、堅果等食物。對於心靈手巧的家長來說,親手製作少糖少油的小麵包、小糕點當然更好,配料乾淨吃得放心。
對於那些已經嚴重挑食偏食,個子偏小偏矮或者抵抗力差的孩子,通常胃口不佳,每次攝入的食物有限。這類寶寶,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營養補充劑也不錯。
從一開始用小手胡亂抓取,到之後用小勺子一口一口往嘴裡送食,獨立就餐的能力就是這麼慢慢養成的。當然,如果你的寶寶進入幼稚園時還不會獨立吃飯,也不要太過擔心。
在幼稚園這種集體生活的環境下,寶寶看到其他同學自己吃飯也會去模仿,畢竟同齡人的感染力是最強的。
第三招 合理加餐不可少
有時候餐與餐之間,孩子餓了怎麼辦呢?
幼稚園裡通常會在早上給孩子牛奶、小餅乾等食物來加餐。
幼稚園放學比較早,離晚飯還有一段時間,這時,父母也可以選擇一些加餐食品,既能給孩子補充營養,又不會讓影響到正餐。
健康的零食可以選擇諸如牛奶、優酪乳、水果、堅果等食物。對於心靈手巧的家長來說,親手製作少糖少油的小麵包、小糕點當然更好,配料乾淨吃得放心。
對於那些已經嚴重挑食偏食,個子偏小偏矮或者抵抗力差的孩子,通常胃口不佳,每次攝入的食物有限。這類寶寶,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營養補充劑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