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療法”能治百病?也許過猶不及
數月前, 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因發現了細胞自噬的機制, 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對此有不少專家表示, 這個研究不但為“吃飯要吃七分飽”找到依據, 同時也與中醫養生的飲食建議不謀而合。 甚至連近幾年曾被炒得沸沸揚揚的“饑餓療法”, 也重新受到青睞。 “少吃”或者“不吃”, 不但能夠減肥瘦身, 而且還能保持青春、包治百病?不妨就這個有趣的話題, 讓我們進行更專業的探討。
“細胞自噬”:
走投無路時的一場“豪賭”
說到“自噬細胞”, 大家應該都會有印象。 就在不久前, 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就是憑藉對“自噬細胞”的突破性研究,
大隅良典的研究成果, 正是有助於人類更好地瞭解細胞如何實現自身的迴圈利用。 在適應饑餓或應對感染等許多生理進程中, 細胞自噬機制都有重要意義, 大隅良典的發現為理解這些意義開闢了道路。 當然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 他們更關心這些研究會給我們今後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因此, 有生物化學系研究者提出, 因為“細胞自噬機制”能夠清理衰老蛋白, 保持細胞的年輕活力, 所以在保證必要營養的前提下, 比一般情況減少25%~30%的熱量攝取, 能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這與我們中國人常說的“吃飯要吃七分飽”理論不謀而合——七分飽可以讓細胞自噬,
實驗證明:限制飲食讓“早衰症小鼠”更健康
在《Nature(自然)》期刊近期發表的一篇文章中, 來自鹿特丹大學、國家公共衛生與環境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 減少食物的攝取量, 能夠顯著延長患早衰症小鼠的壽命。 更重要的是, 相比于正常飲食的小鼠, 限制飲食的小鼠會更健康。 為什麼簡單化食譜能夠產生神奇的效果?研究者表示, 嚴格控制飲食能夠讓身體進入防禦狀態, 重新配置能量、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更重要的是, 限制食量會降低DNA損傷, 從而減緩衰老。 此外, 限制飲食會減緩很多生物的衰老, 包括酵母, 所以這一最新結果同樣適用於人類。
說到“減少食物的攝取量”, 會讓我們想起《黃帝內經》就養生方面曾提及的“飲食有節”。 所謂“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也就是說我們在飲食方面要適當地節制, 如果不節制的話就會損傷脾胃。 為什麼“吃飯要吃七分飽”, 保持適度的“饑餓感”反而有利於健康?來自廣東省中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醫師許欣築告訴我們, 中醫非常注重先天之本和後天之本, 腎為先天之本, 脾胃為後天之本, 脾胃的功能主要是吸收和運化, 使我們的五臟六腑組織的器官能夠得到水穀精微的充養。 如果吃得太飽會加重我們脾胃的負擔, 如果脾胃長期超負荷運作, 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如果脾胃這樣的後天之本一旦受到損傷, 也會影響到其他的器官。
“我們人體每天都會進行新陳代謝, 所以我們的細胞、器官、組織等都是有半衰期的, 細胞衰老凋亡以後會有一個排泄過程, 那在這種饑餓的狀態下可能會激發自我清理的功能, 所以這些機體對病毒、細菌的作用也會加長。 ”許醫生表示, 從健康角度來說, “七分飽”導致脾胃功能的正常運化和水谷精微得到正常的輸布, 我們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和其他的系統也都可以正常運行。 但如果過度進食, 會導致肥胖症、糖尿病、跟營養相關的腫瘤病等。 “這些年也有一些實驗證實, 進食量稍微減少一些, 人的壽命就會相對延長。 ”
“饑餓療法”:有可能損傷臟器
正因為有實驗證實,
“什麼東西都是過猶不及, 我們要掌握好這個度。 適當的少吃是可以的, 比如針對腸胃受損、能量過剩的一些人群, 這時候適當減少攝入是對人體有益的, 但如果很極端地節食或者饑餓療法, 對人體的影響就比較大了。 ”許醫生告訴我們, 人體的血液、神經以及腦細胞的能量來源主要是葡萄糖, 但是它的存量非常小, 可能一兩天就耗盡了, 然後就可能開始消耗我們的內臟蛋白和肌肉蛋白。 “減肥是減脂肪,不應該傷害我們的內臟。長此以往會導致臟器功能的下降,這是非常危險的。當然有些療法要求低的能量攝入,但它會監控身體的各項指標和健康情況,同時在藥物方面也有輔佐,所以自己在家是不建議這種療法的。”她強調說道。
另一方面,許醫生表示,想利用“饑餓”來抗衰老顯然也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因為人在饑餓的時候會分泌胃酸,長期分泌胃酸又沒有食物來中和,就容易得胃病,比如潰瘍、癌症,這對身體肯定是有害的。許醫生表示,我們人體是不能長期饑餓的,長期饑餓再進食就很容易得“再餵養綜合症”,然後就會出現很多心腦血管方面的問題。
所以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強調的是“天人合一”,不但要養生,還要養心。人與自然的密切關係讓我們需要根據事實的情況做調養,中醫養生比較注重中庸、和諧和平衡。隨著陰陽的變化,我們的起居要合適、規律,勞逸合適,不要過勞也不要過於安逸,飲食有節,動靜皆宜。“秉承這種中庸的視角,我們人和大自然就能保持一致,這樣的話我們的身體就比較健康,精神安樂。”
“飲食有節”的
四大誤區:
誤區之一:感覺“飽了”就應該放下筷子?
專家聲音:在我們吃飯的時候,人體有個攝食中樞,“我飽了”的信號要傳到大腦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所以它的這種表現是比較滯後的。如果當我們吃到“七分飽”的時候,我們人體的營養攝取基本已經夠了,這個信號傳到大腦再回饋到我們的攝食中樞的話,其實就已經超額了。具體表現為我們吃飯的時候感覺吃到剛剛好,不是很飽還可以再吃一點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人為地控制自己“不要再進食了”。
誤區之二:一日三餐都應遵循“七分飽”原則?
專家聲音:“七分飽”的理論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平常都會說早餐要吃得好一些、中午吃得飽一些、晚上吃得少一點,這其實是有一定理論機制的。比如一天中,我們晚上睡覺以後到第二天早上進食之前,經過一整夜人體的休息,胃腸道處於一種極度空虛的狀態,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早餐的營養就要相對豐富一點。對於午餐,因為我們還要應付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所以午餐的飽腹程度可以稍微強一點。但在晚上,我們要嚴格按照“七分飽”的理論來做,我們的晚餐品種可以多樣化,但數量要少一些,因為晚上我們的活動比較少,能量消耗也比較低,而且晚上也是脂肪比較容易儲存的時候,所以不易過飽。
誤區之三:在寒冷的冬天“多吃”才能“保暖”?
專家聲音:按道理來說,冬天天氣比較冷,人體需要發熱來維持正常的體溫,所以進食量要增加一些。但是,由於冬天天氣比較冷,我們的運動量也少,所以熱量消耗也相對比較少,所以冬天我們需要的能量也沒有我們實際想像中那麼多。
誤區之四:“七分飽”理論只適合“適齡人群”?
專家聲音:正常人群和營養過剩人群我們建議“七分飽”,其實健康的老人和小孩也可以這麼做。比如小孩,中醫裡有句保健的名句“私事欲得小兒安,常要三分饑與寒”,“三分饑與寒”也就是說不要吃得過飽、不要過熱,因為小孩子脾胃的功能還不是很健全。如果放任小孩子自己吃,或有些家長擔心小孩營養不夠拼命給他們補充營養的話,反而會阻礙他們脾胃的運化,導致其他系統性的變生。只要小孩子的體重、身高的增長趨向在合理的範圍之內,我們不需要擔心他們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而做過多的干涉。
“減肥是減脂肪,不應該傷害我們的內臟。長此以往會導致臟器功能的下降,這是非常危險的。當然有些療法要求低的能量攝入,但它會監控身體的各項指標和健康情況,同時在藥物方面也有輔佐,所以自己在家是不建議這種療法的。”她強調說道。
另一方面,許醫生表示,想利用“饑餓”來抗衰老顯然也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因為人在饑餓的時候會分泌胃酸,長期分泌胃酸又沒有食物來中和,就容易得胃病,比如潰瘍、癌症,這對身體肯定是有害的。許醫生表示,我們人體是不能長期饑餓的,長期饑餓再進食就很容易得“再餵養綜合症”,然後就會出現很多心腦血管方面的問題。
所以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強調的是“天人合一”,不但要養生,還要養心。人與自然的密切關係讓我們需要根據事實的情況做調養,中醫養生比較注重中庸、和諧和平衡。隨著陰陽的變化,我們的起居要合適、規律,勞逸合適,不要過勞也不要過於安逸,飲食有節,動靜皆宜。“秉承這種中庸的視角,我們人和大自然就能保持一致,這樣的話我們的身體就比較健康,精神安樂。”
“飲食有節”的
四大誤區:
誤區之一:感覺“飽了”就應該放下筷子?
專家聲音:在我們吃飯的時候,人體有個攝食中樞,“我飽了”的信號要傳到大腦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所以它的這種表現是比較滯後的。如果當我們吃到“七分飽”的時候,我們人體的營養攝取基本已經夠了,這個信號傳到大腦再回饋到我們的攝食中樞的話,其實就已經超額了。具體表現為我們吃飯的時候感覺吃到剛剛好,不是很飽還可以再吃一點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人為地控制自己“不要再進食了”。
誤區之二:一日三餐都應遵循“七分飽”原則?
專家聲音:“七分飽”的理論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平常都會說早餐要吃得好一些、中午吃得飽一些、晚上吃得少一點,這其實是有一定理論機制的。比如一天中,我們晚上睡覺以後到第二天早上進食之前,經過一整夜人體的休息,胃腸道處於一種極度空虛的狀態,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早餐的營養就要相對豐富一點。對於午餐,因為我們還要應付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所以午餐的飽腹程度可以稍微強一點。但在晚上,我們要嚴格按照“七分飽”的理論來做,我們的晚餐品種可以多樣化,但數量要少一些,因為晚上我們的活動比較少,能量消耗也比較低,而且晚上也是脂肪比較容易儲存的時候,所以不易過飽。
誤區之三:在寒冷的冬天“多吃”才能“保暖”?
專家聲音:按道理來說,冬天天氣比較冷,人體需要發熱來維持正常的體溫,所以進食量要增加一些。但是,由於冬天天氣比較冷,我們的運動量也少,所以熱量消耗也相對比較少,所以冬天我們需要的能量也沒有我們實際想像中那麼多。
誤區之四:“七分飽”理論只適合“適齡人群”?
專家聲音:正常人群和營養過剩人群我們建議“七分飽”,其實健康的老人和小孩也可以這麼做。比如小孩,中醫裡有句保健的名句“私事欲得小兒安,常要三分饑與寒”,“三分饑與寒”也就是說不要吃得過飽、不要過熱,因為小孩子脾胃的功能還不是很健全。如果放任小孩子自己吃,或有些家長擔心小孩營養不夠拼命給他們補充營養的話,反而會阻礙他們脾胃的運化,導致其他系統性的變生。只要小孩子的體重、身高的增長趨向在合理的範圍之內,我們不需要擔心他們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而做過多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