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疲勞性骨折,疲勞性骨折有什麼特點?
說起疲勞性骨折,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但是, 關於這種常常在運動過程中出現的損傷, 大家具體瞭解多少呢?如果對它的產生機制、治療措施以及預防方法等不太瞭解, 那麼就花幾分鐘閱讀一下這篇文章吧, 相信對你有好處的。
什麼是疲勞性骨折?
疲勞性骨折, 又稱行軍骨折或應力性骨折, 多因骨骼系統長期受到非生理性應力所致, 好發於脛骨、蹠骨和橈骨, 臨床上無典型的外傷史, 早期X線平片通常為陰性, 容易漏診或誤診。
疲勞性骨折, 易發生在骨骼應力集中的部位, 是常見訓練傷之一, 在部隊訓練中發病率較高,
病因
局部長期受反復集中的輕微損傷後, 首先發生骨小梁骨折並隨即修復, 如在修復過程中繼續受外力作用, 可使修復障礙, 骨吸收增加, 反復這一過程, 終因骨吸收大於骨修復而導致完全性骨折。
症狀
臨床特點是局部疼痛, 活動後加重, 休息後好轉, 無夜間痛。 局部可有輕度腫脹和壓痛, 應力試驗陽性。
1.蹠骨疲勞性骨折:這種骨折常發生在新兵訓練或長途行軍之後, 故又稱為行軍骨折。
2.肋骨疲勞性骨折:老人多有骨質疏鬆,
3.脛(腓)骨疲勞性骨折:田徑運動員和芭蕾舞演員的腓骨下1/3或脛骨上1/3易發生疲勞骨折, 這與小腿肌反復、猛烈收縮有關, 又與足掌跳躍下著地的間接暴力有關。
檢查
X線拍片檢查, 開始2周~4個月大多為陰性, 隨後可表現為骨膜增生、骨折線、骨痂或新骨形成。 CT掃描可見骨髓腔密度增高及局部軟組織增厚, 為早期診斷提供重要的依據。
診斷
疲勞性骨折時骨發生細微骨折(顯微鏡下可見), 早期拍X光片時經常看不出明顯的骨折, 但活動疼痛劇烈。 由於沒有明顯外傷史, 症狀表現不典型, 臨床上容易誤診, 應注意與骨膜炎、骨髓炎、骨瘤相鑒別。
治療
治療方法與暴力骨折基本相同。 骨折沒移位或輕度移位, 採用手法復位、固定、制動等方法治療, 後期再進行康復功能鍛煉。 症狀較重, 斷端出現骨化現象或發生骨不連, 骨折癒合較為困難, 需手術切開復位或石膏外固定治療。
疲勞性骨折發生後, 如得不到及時休息, 作用力持續存在, 骨小梁斷裂將導致完全性骨折, 故患者應及時休息, 糾正錯誤動作、姿勢, 避免應力反復作用於傷處造成再傷。 本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和預防, 一般預後良好。
預防
疲勞性骨折發生發展是一種由量變到質變的累積性損傷過程, 避免骨骼疲勞損傷是預防疲勞性骨折的關鍵。 運動要循序漸進, 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科學的訓練計畫, 掌握好運動量,
運動量較大者, 每天要攝入充足的營養, 補充體力消耗的熱量和水分, 並且適當增加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 美國克雷頓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 即使短期性地補充鈣和維生素D都能夠顯著降低運動員的應力性骨折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