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長期少量接觸危害更大
害, 這是有關部門正在圍追堵截的。 而塑膠容器中原本合理存在的塑化劑, 卻常因人的不當使用, 而在不經意間被吃進肚子。 比如, 用非微波爐專用容器加熱食物, 直接用普通塑膠裝食物入微波爐加熱, 用不合格的一次性飯盒裝著熱速食, 用非食用 塑膠袋裝著滾燙的食物, 戴著塑膠手套吃手扒雞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畫面, 正是有些人太貪圖方便和便宜, 食塑化劑讓原本無害的食品變成毒物, 讓塑膠容器變成幫兇。
臺灣塑化劑事件愈演愈烈, 波及兩岸三地, 迄今為止已經波及飲料、速食麵,
那麼, 塑化劑容易藏於何處?我們容易在哪些方面暗暗中招?如何減輕和化解這種傷害呢?分子防癌專家將為讀者作出詳細的解答。
●長期少量地接觸塑化劑, 比一次大量接觸危害更大
●塑膠中的合法塑化劑, 常被人吃進肚子
●不能加熱的塑膠容器, 別用於盛裝熱食
●6月齡內男童*細小需就醫
塑化劑, 一種人工合成化學物質, 主要運用於工業生產, 添加在塑膠中可增加柔軟度、延展性, 許多塑膠製品都含有此物。 但是, 它如今經不法商人非法添加于食 物中,
被我們忽略了的“塑化劑”
塑膠中合法添加
使用不當, 當心吃進肚子
塑化劑對人的主要危害方式是什麼呢?華南師範大學生物與化學系黃儒強回答說:吃進肚子。 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在加工、加熱、包裝、盛裝的過程裡可能會造成DEHP的溶出且滲入食物中。
塑化劑屬於塑膠中的添加劑, 常被運用於化工行業, “塑膠產品為了增加柔軟性, 一般會加入這種物質。 ”所以, 各種塑膠製品、塑膠容器、保鮮膜中 常能發現其身影。 它無色無味,
臺灣的飲料中 加入塑化劑, 這屬於非法行為, 大家吃了“毒食物”理所當然會構成危害, 這是有關部門正在“圍追堵截”的。 而塑膠容器中原本合理存在的塑化劑, 卻常因人的不當使用, 而在不經意間被吃進肚子。 比如, 用“非微波爐專用容器”加熱食物, 直接用普通塑膠裝食物入微波爐加熱, 用不合格的一次性飯盒裝著熱速食, 用非食用 塑膠袋裝著滾燙的食物, 戴著塑膠手套吃手扒雞……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畫面, 正是有些人太貪圖方便和便宜, 食塑化劑讓原本無害的食品變成“毒物”, 讓塑膠容器變成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