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如何正視因為外遇而離婚

社會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婚姻危機作為影響心理的社會因素, 當然會給當事人帶來種種負面影響。

案例

今年38歲的宋女士, 丈夫是某公司的經理, 近半年來, 她發現丈夫的生活方式有了明顯的改變, 每晚不是在電話中與人“調情”, 便是單獨開車外出, 直到下半夜才歸家。 每當她問及丈夫這些行為時, 丈夫總說有事或說她“神經過敏”。 為了顧全丈夫的面子, 不便進行太公開的追查, 以至疑團難消, 寢食不安, 漸生離異的想法。

還有一位陳女士, 剛30出頭。 丈夫是中學同學, 自“第三者”介入一年多後,

丈夫對她的態度便變得無以復加, 打罵折磨已是家常便飯, 身上至今傷痕累累, 無法上班, 只好弄些病假單去掩飾。 目前正為離婚而焦慮, 因為她捨不得4歲的兒子。

章老師年近40歲, 離婚後仍與前夫生活在一起。 3個月前得知前夫已另覓新歡, 頓覺“感情休克”, 後悔不已, 內心無法釋然。

心理分析

從心理學角度看, 婚姻裂變大致分為五個階段:即糾紛、戒備、裂痕、猶豫和破裂。 糾紛即矛盾的產生, 戒備指各自留一手, 不再坦誠相待, 開始提防對方了;裂痕指到了離心離德的狀態;猶豫指離婚前的思想鬥爭。 猶豫期的長短不一, 年輕、衝動性強者、修養好的人要短些。 焦慮症狀在猶豫期中表現得尤其明顯, 破裂當然是指分道揚鑣、各奔東西了。

心理干預

對於這三位不幸的女士, 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呢­

首先要向醫生、知心朋友和家人盡情傾訴自己內心的苦惱, 因為不良情緒若得不到宣洩的話, 是會積郁成疾的, 很多身心疾病、神經症, 甚至重性精神病往往是這樣誘發的。

另外, 提高她們的理性認識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要讓她們知道, 生活中的挫折是難免的, 離婚也不是什麼不光彩的事情, 應爭取必要的社會支持, 有信心渡過婚姻的危機難關, 此外, 給予適當的抗焦慮藥物服用, 幫助改善睡眠也是不可缺少的。

除了這些共性的處理方法外, 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導更為必要, 它們各自的要點為:

例一:適當地向知情者瞭解事情的真相。 儘管當事者自己反映的情況很詳盡,

但畢竟是一面之辭, 不可能靠它下結論。 嫉妒心理影響很大, 因此很需要多方面瞭解情況, 以便作出較正確的引導。

2、若情況屬實的話, 可邀其夫參加諮詢, 傾聽他對雙方關係惡化的申述。 在此基礎上善意地提醒他注意感情生活上的“紅燈”及珍惜今天幸福的家庭生活, 防止婚姻關係陷入更深的危機。

3、增強諮詢者自己及雙方感情基礎的信心, 對改進兩人交流的技巧、改善家庭凝聚力和適應性等方面予以指導。 要給“臺階”, 容許丈夫改正。 不要做出“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把丈夫推向對方的蠢事”。

總之, 疏導的目標是查明原因, 解決矛盾和積極挽救原有的婚姻。

例二:建議諮詢者果斷地結束這種“死亡婚姻”,

早日掙脫精神的枷鎖。 要知道捨不得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這是實際問題, 但應考慮到離婚不等於失去孩子, 因為孩子不管跟哪一方生活, 關心、照料和撫育孩子既是母親的權利, 也是母親的責任。 還應考慮到離婚後固然會給孩子帶來問題, 但矛盾迭出的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同樣不利。 沒有感情的婚姻不值得留戀, “當斷不斷, 反受其亂!”

例三:引導諮詢者認識到:離婚, 便意味著個人生活方面和自我意識的改變(人們已習慣於將自己視為別人的配偶)。 在這種情況下應儘量避免以下四種常見的病態現象:

1、對丈夫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懷舊, 以致整日讓不良情緒折磨自己;

2、因怨而生報復之心, 這對子女原有的社會關係的影響都是不利的;

3、顧影自憐的退縮, 陷入自築的心理“圍城”之中;

4、在心緒不寧、判斷不清的情況下重蹈覆轍———因為急於追求新婚姻而陷入另一個不幸之中。

正確的出路是:冷靜地面對現實, 逐步地渡過婚姻危機, 勇敢地翻開自己生活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