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脊髓栓系術後恢復

脊髓栓系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脊柱疾病。 眾所周知, 脊柱對於人體的功能而言, 是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的, 如果出現脊髓栓系的健康問題的話, 那麼是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腰骶部皮膚改變、下肢運動和感覺障礙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等。 這種疾病是可以通過手術進行修復。 下面, 就為大家詳細介紹脊髓栓系的相關知識!

一、疾病病因

脊髓位於脊椎管中, 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 脊椎管的生長速度大於脊髓, 因此脊髓下端相對於椎管下端逐漸升高, 而脊髓和脊柱末端的各種先天性發育異常均可導致脊髓栓系, 如隱性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終絲緊張、腰骶椎管內脂肪瘤、先天性囊腫及潛毛竇等。 除了前述各種先天性因素外, 腰骶部脊膜膨出術後粘連亦可導致脊髓再栓系。 一般認為, 脊髓栓系使脊髓末端發生血液迴圈障礙, 從而導致的相應的神經症狀。

二、臨床表現

腰骶部皮膚改變:腰骶部皮膚隆突或凹陷, 可能伴有分泌物或感染;多毛髮;隱性脊柱裂、皮毛竇、脊膜膨出, 皮下脂肪瘤等。

脊柱後凸或側彎畸形:叉型椎體、半椎體及椎體融合等。

下肢的運動障礙:表現為行走異常, 下肢力弱、踝變形(馬蹄內翻足)。

下肢的感覺障礙:表現為下肢、會陰部和腰背部的感覺異常和疼痛。

大小便功能障礙:常見表現為尿瀦留, 排尿困難, 尿失禁, 尿頻, 每次量較正常少等等;少數患者有大便秘結、便秘, 或失禁。

三、疾病治療

首選手術治療, 手術目的是松解栓系的脊髓。

如僅有終絲增厚變短, 只需行節段性腰骶部椎板切除, 顯露辨認終絲後切斷;

如合併有脂肪瘤者, 如易與神經組織分離, 可與終絲一併切除。

對患者進行手術時應貫徹微創理念, 堅持做顯微外科手術, 必要時配合神經電生理監測, 以做到盡可能徹底松解栓系, 避免神經損傷, 減少再粘連和栓系, 以及預防術後傷口併發症。 對術後患者進行隨訪, 對泌尿系功能障礙的防治, 下肢運動和感覺的康復, 以及下肢畸形的矯治給予盡可能的指導。 我們認為單純注重栓系手術, 而忽視對這些功能障礙的繼續診療進行正確的指導, 對患者是不利的。 數腰骶部隱性脊柱裂的共同病理形式, 它也是脊柱裂造成神經損害的主要病生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