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是怎麼回事

大家知道, 心臟相當於人身體裡的泵。 它以強大的動力把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各個部分。 一旦心臟停止運動, 人的生命就意味著告終。 心臟出了毛病, 統稱為心臟病。 如果按照成因、病症等又分為許多種。 有先天的、後天的。 今天, 我們就重點講一講慢性缺血性心臟病。 在我國的臨床醫學中, 這種疾病分為兩種, 較之有症狀缺血性心臟病, 無症狀缺血性心臟病沒有明顯的表現, 因而很容易被忽視。

動脈粥樣硬化是大多數慢性缺血性心臟病的主要病因, 另外還可由於一些其他疾病所致的冠狀動脈病變造成。 在非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中, 膠原性脈管疾病是引起冠狀動脈疾病的最常見血管疾病。

升主動脈疾病如主動脈夾層, 可引發冠狀動脈口閉塞;感染性心內膜炎或房顫伴左房附壁血栓形成, 菌栓或血栓脫落也可造成冠狀動脈栓塞。 另外, 心臟的浸潤性疾病如腫瘤轉移也可阻塞冠脈血流。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其他一些疾病通過阻塞冠狀動脈, 減少冠脈血流供應, 可引起慢性缺血性心臟病。 通常而言, 冠狀動脈狹窄不足以引起靜息心肌缺血。

但當患者活動量增加時, 心肌需氧增加, 狹窄的冠脈不足以提供足夠的氧合血流, 就可出現心肌缺血。 在某些情況下, 由血栓或應激引起的冠狀動脈痙攣, 也可造成暫時性冠狀動脈管腔狹窄, 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心梗的發生。

一些非冠脈性病變, 當增加左室負荷時, 心肌需氧可超過其正常冠狀動脈供應氧合血流的能力, 引起心肌缺血或梗塞。 例如, 嚴重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 左室明顯肥厚, 當患者進行運動時, 左室壓顯著增加,

即可引發心肌缺血。

已知患者雖有冠心病但還沒有症狀, 若有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 如果不加以積極處理, 其之後的心血管致殘率和死亡率也很高。 然而, 在治療慢性缺血性心臟病過程中, 由於無症狀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患者感覺不出症狀有明顯改善, 一些患者治療依從性較低, 不利於治療效果的實現。

以上, 是對慢性缺血性心臟病較為全面的講解。 相信您讀了上述知識, 一定對此類疾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那麼小編提醒您,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一定要真正地重視健康、珍惜幸福。 無論您是老年人還是青年、壯年, 要定期去醫院檢查身體, 因為有些疾病往往潛伏在你的體內不易被察覺, 一旦表現出來, 往往是排山倒海,

令人措手不及。 因此, 提高防範意識, 消除疾病隱患, 從現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