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過好這一天 整年不生病
今天是2016年的冬至。 在當代人看來, 冬至只是傳統24節氣中的一個。 但是在古人看來, 冬至可是一個重大節日。 在這一天裡的不少古老習俗, 蘊含著古人獨特的養生智慧。
冬至習俗:全民放假停止勞作
健康啟示:適當休息讓身體恢復免疫
別看今天的冬至不過是不起眼的節氣, 但是在古代, 冬至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清明、端午等節日, 被稱作“亞歲”, 意思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 到了漢代, 冬至的地位進一步提高。 在這一天, 全國都要放假休息, 無論是軍隊、農民還是商旅, 都要休整。
冬至為什麼要放假?原來,
正因如此, 人們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折騰”, 從事過於繁重的勞動, 更不要有情緒上的大的波動。 古人之所以在這個時候放假, 主要就是為了讓人們休養生息, 在一年的辛苦勞作中“緩口氣”, 讓身體正氣得到提升, 免疫功能得到恢復。 作為當代人, 應該在這個階段停止熬夜, 暫時停下手中繁忙的工作, 自己給自己的身體“放個假”。
冬至習俗:無論南北都吃麵食
健康啟示:溫養脾胃幫身體抵禦風寒
在冬至的傳統習俗中,
古代名醫張仲景素來體會民間疾苦。 有一次, 他辭官回鄉, 正值冬季, 發現當地百姓一個個面黃肌瘦, 而且大多身患凍瘡, 有些人甚至連耳朵都凍爛了。 見此情形, 張仲景支起大鍋, 在裡面放入羊肉和能夠驅寒的藥物一起煮, 隨後將羊肉和藥物撈出來用麵包好, 蒸熟, 分給老百姓吃。 這樣一來, 有了驅寒食物和藥物的幫助, 百姓們的凍瘡好了很多。
儘管當代人的生活條件比從前好很多, 但是冬季禦寒依然不可忽視。 尤其是年紀大的老年人, 更要防止因為低溫而導致的各類疾病, 如心腦血管病、消化系統疾病和泌尿系統疾病。 另外, 由於麵食容易消化, 所以在冬至前後脾胃虛弱的時候吃一點, 可以減輕胃腸道的消化負擔, 起到溫養脾胃的作用。 對於乏力、怕冷、沒有精神、腰膝酸軟的老人來說, 吃羊肉大蔥餡的餃子, 最為合適。
冬至習俗:穿衣打扮改善心情
健康啟示:調節心理別讓情緒影響健康
冬至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 到了宋代更是無出其右。 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 到了冬至這一天, 無論是誰,
除此之外, 古人在冬至這一天主張不做殺伐之事,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小心, 避免出現意外。 這是因為, 到了冬至時分, 陰陽交割, 一年的農事結束, 大自然肅殺之氣正濃, 一切都處於由死轉生的微妙節點之上, 所以要小心謹慎地度過。
這樣的習俗體現了古代先民對情緒調攝的智慧。 原來, 喜事屬陽, 殺伐之事屬陰。 上述習俗為的是在心理上趨陽避陰。 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有助於調節人體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