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孩子睡覺發抖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經常會發現剛出生的寶寶睡覺的時候, 手臂或者是腳經常會抖動, 當發現自己的寶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 不要過於擔心, 這是因為寶寶的神經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 再加上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缺乏安全感, 所以也會時不時地抖動, 隨著寶寶年紀的增長, 慢慢地這種情況就會得到改善。

寶寶睡覺時突然抖動正常嗎

嬰兒神經系統還未發育完全, 偶爾抖動屬正常現象。 如果隨著月齡的增長仍頻繁出現, 應該去醫院檢查是否缺鈣或者有其他異常。 平時要注意給寶寶合理補充維生素D及鈣, 常曬太陽。

寶寶睡覺時發生全身抖動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因為在睡眠初期, 雖然大部分腦細胞處於休眠狀態, 但仍有部分腦細胞處於興奮狀態, 所以常有手腳或手腕、眼皮等抖動的現象。 另外, 當孩子缺鈣時, 由於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 也偶爾會出現手腳抖動現象。

但這種抖動只發生在睡眠過程中, 發作時腦電圖正常。 如果孩子睡著後抖動頻繁, 而且抖動的時間比較長, 應該做一下腦電圖檢查, 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寶寶處於淺睡眠狀態時, 有時抖一下、囈語、手腳動等大多是無意識的, 不要著急寶寶睡眠過程是週期性的, 在每一個睡眠週期中, 有深睡眠和淺睡眠兩種形式來回迴圈。 當寶寶在進入淺睡眠期時就可能出現一些動眼、動頭、動四肢和發出聲音等睡眠不實的表現, 一般都是正常的。 這時家長不要急於驚動寶寶, 不要改變睡眠狀態, 可適當的拍拍, 寶寶就可能又繼續睡眠了。

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與護理

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首先是精神刺激, 比如受驚嚇, 或有苦惱的遭到又不願讓家長知道。 或家庭關係緊張, 總在壓抑中過日子等。 其次是疾病, 最常見的是特異性皮膚病, 其中90%的兒童年齡在5歲以下, 因夜間起來抓撓皮膚而影響睡眠。

1、入睡後多汗:有的小兒入睡後會出汗, 甚至大汗弄濕內衣,

家長往往非常擔心, 認為是孩子缺鈣。 那麼, 小兒入睡後多汗是怎麼回事呢?其實, 小兒入睡後出汗大多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小兒新陳代謝旺盛, 產熱量大, 體內含水多, 皮膚薄, 皮膚內血管豐富, 出汗有助於熱量的散發, 以維持體溫的恒定。 同時出汗可以排出體內尿素、脂肪酸等代謝廢物, 汗液還可滋潤皮膚, 保持皮膚濕潤。

小兒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 當入睡後, 交感神經會出現一時的興奮, 導致出汗。 所以, 小兒僅僅出汗較多, 而一般情況較好, 缺鈣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除出多汗外, 還伴有睡眠不安、驚跳、枕部脫髮等症狀, 就有缺鈣的可能, 應及時就醫。

2、睡眠紊亂:作為生長發育高峰期的孩子, 對睡眠的需求很高。 這是因為, 睡眠與生長激素的分泌有關。 人類的生長發育依賴於及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只有在睡眠時分泌的量最多;人體各種營養素的合成也只有在睡眠和休息時才能更好地完成。 所以, 睡眠充足, 孩子的生長發育就快。

年齡越小, 睡眠應越多。 因此, 家長們應對孩子的睡眠加倍重視,

以免出現睡眠紊亂。 睡眠紊亂, 在嬰幼兒中極為常見, 據統計, 30%的兒童在4歲前均出現過此問題, 而8個月至2歲則是好發年齡。 兒童睡眠障礙有如下表現:夜間頻頻醒來, 睡不安穩、恐懼黑暗、磨牙、遺尿、囈語、夢遊、搖動身體、抓撓皮膚、入睡困難等等。